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目标的"液压控制系统"教学改革研究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实现中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使国家走上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教育部于2010年6月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我校被批准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我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入选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包括流体传动与控制和流体机械及工程两个专业方向。“液压控制系统”课程是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在培养学生成为液压行业的优秀工程师中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一、课程改革背景
(一)课程特点和对应培养能力
“液压控制系统”课程具有涉及基础课程较广、应用性广和工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的学习既需要液压流体力学、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和液压传动系统等课程相关内容作为理论基础,又需要与具体工程应用相关的实践来锻炼动手能力。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工程实践能力:液压比例与伺服系统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熟练应用计算机仿真分析技术对液压比例与伺服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辅助设计能力。
(二)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1.所用教材。本课程所用教材是由我校教师王春行老师编写的《液压控制系统》,该书是学习液压伺服系统的经典教材,被全国多数高校选为“液压控制系统”课程的指定教材。但是由于该书编写于1989年,距今已有20多年。随着电液比例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该书在这两方面已不能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另外,该书在电液伺服阀和液压动力元件的理论描述和公式推导方面都比较详细,但后续电液伺服系统设计章节的内容则过于简略,只有简单的数学计算,缺乏真实的工程设计实践。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后仍不能进行简单的电液伺服系统工程项目设计。
2.课程教学。目前,“液压控制系统”的教学仍然采用教师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室实验教学两种授课方式。由于本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公式推导多和比较抽象等特点,尽管教师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进行公式推导和理论讲解,但学生仍然不能真正理解所讲内容。实验教学方面也只是做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这样的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相关文章
- 2018-11-27阀芯微观表面对阀间隙微流动影响的研究
- 2018-12-10液压传动技术在工程机械行走驱动中的应用
- 2019-06-24日立EX1800-2液压铲自动注脂系统改造设
- 2019-03-15液压升降平台油箱改造设计
- 2019-01-02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