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效果的探索与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深化,作为机械类专业主干技术课程的《液压与气压传动》的教学内容在不断的更新和增加,课时却保持不变,同时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程内容,成了广大高职院校本课程教师关注的焦点和教学方法研究的主要目的。本人结合《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实践,我们对如何提高《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研究。
二、调整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
很多教师会认为,讲的内容越多,学生掌握得就越多、越好。但往往事与愿违,究其原因主要有二点:其一、职校生普遍基础较差,接受能力有限。其二、学时有限,而教材安排的内容较多。因此为了保证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调整《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分为2个模块,一个是液压模块,一个是气压传动。首先,对于教材中较难掌握的理论推导和相关计算可以大胆地进行必要的删减;其次,因为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工作原理很相似,并且教学顺序也一样,即基本理论、元件介绍、基本回路、应用举例、故障分析及排除,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重点讲一个模块,另一个模块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省下了大量的时间用于做实验,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针对专业特征和学生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重难点突出
目前,很多院校的机械类专业都将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列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也都取得了一定效果。这就要求每个任课教师必须精心准备教学内容,根据当今的科技动态和生产实际,及时对的教学内容加以补充,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缩小理论和实际的差距。如在绪论时介绍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的最新发展,重点强调技术功能及其在各类机械中的广泛应用,要考虑到专业的特点,在内容选择上要有所侧重。基于“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原则,我们把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概念、流体力学基础、液压动力元件、液压执行元件、液压控制阀、液压(气压)基本回路、典型传动系统的分析方法和步骤等内容列为课程重点。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把液体的粘性和粘度、液体静力学方程和特点、流体动力学三大方程、小孔和缝隙流量、容积式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和选用、液压马达工作原理、方向控制阀符号含义、先导式溢流阀的工作原理及压力控制阀的区别、调速阀采用原因和工作原理、新型液压控制阀的类型和应用、速度控制回路特性、典型传动系统的分析步骤等作为课程难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相关文章
- 2018-10-12基于Matlab/Simulink的精密流量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 2018-10-23自制液压双伸缩装缸机
- 2018-11-28液压高速拖曳试验系统设计
- 2019-07-02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设计分析
- 2019-03-19安全型液力偶合器在桥式转载机上的应用研究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