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的设计
0 引言
超声波是一种在弹性介质中的机械振荡,它是由与介质相接触的振荡源所引起的,其频率在20 000Hz以上。超声波在工业生产、医疗技术、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在不同介面上具有反射的特性,由于它有指向性强、方向性好、传播能量大、传播距离较远等特点,常用于测量物体的距离、厚度、液位等。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特性有关,它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发射一定频率的超声波,借助空气媒质传播,到达测量目标或障碍物后反射回来,其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与超声波传播的路程的远近有关,测试传输时间可以得出距长。利用超声波特性、单片机控制、电子计数相结合可以实现非接触式测距。由于超声波检测迅速、方便、计算简单,且不受光线、电磁波、粉尘等的干扰,其测量精度较高。常用于桥梁、涵洞、隧道的距离检测中。但值得注意的是,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会随介质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温每上升1℃,声波速度增加0.6m/s。所以在测量中要考虑温度变化的因素,进行温度补偿修正,减少测量误差。
1 超声波发生器
为了研究和利用超声波,人们研究了多种超声波发生器,常用的超声波发生器可以分为二大类,一是用电气方式产生超声波,如压电式、磁致伸缩式超声波发生器;二是用机械方式产生超声波,有加尔统笛、液哨和气流旋笛等。它们产生的超声波的频率、功率和声波特性各不相同。这里采用第一类的压电式超声波发生器,是利用压电晶体的电致伸缩现象,即压电效应。常用的压电材料有石英晶体、压电陶瓷等。如图1所示,在压电材料切片上施加一定频率的交变电压,当外加信号频率等于压电晶片的固有频率时,会产生电致伸缩振动,产生共振,并带动共振板振动,产生超声波。其频率可由下式得出。
式中,n为谐波的级数,d为晶片厚度,E为杨氏模量,ρ为压电材料的介质密度。对于石英晶体,E=7.70×1010N/m2,ρ= 2 654kg/m3,它可以产生几十kHz到几十MHz的高频超声波。
超声波的频率越高,方向性越好,但频率太高,衰减也大,传播的距离越短。考虑到实际工程测量要求,可以选用超声波的频率f=40kHz,波长λ=0.85cm。
超声波的接收是利用超声波发生器的逆效应(逆压电效应)而进行工作的。当一定频率的超声波作用到压电晶体片上时,使晶体伸缩,在晶体的两端面产生交变电荷,把电荷转换成电压,再经放大输出,它的结构与发生器类似。
2 超声波测距原理
相关文章
- 2024-04-08水温测量系统设计
- 2022-12-26基于DSP的谐波控制器的设计
- 2024-02-18关于火车轴的超声波探伤
- 2024-01-19树形存储在热工计量检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 2022-12-23浅淡火电厂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