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
仪器分析是指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方法。仪器分析在物理学、光学、电子学、计算机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多学科交叉性是仪器分析的一个特点。仪器分析常使用大型仪器完成分析任务,要求使用者除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外,还需要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处理好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的关系是本课程教学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此外,仪器分析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当前仪器分析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教师对其授课内容要时时更新。为了更好地完成我校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任务,笔者针对本课程的教学特点进行了教学改革。
1 明确教学目的
我校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规定:“仪器分析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了解分析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具有能根据分析的目的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的能力”。仪器分析对于我校学生而言主要是一种获得数据的有效手段,是其今后学习、科研以及工作的重要工具。使学生掌握分析仪器的基础理论,熟悉分析仪器的实际操作是我校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
2 优化课程体系,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2.1 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需求优化课程体系
精心筛选教学内容同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更新是仪器分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我校的仪器分析课程主要面向生物学院、环境学院、材料学院的相关专业开设。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选出在相关专业科研工作中应用广、实用性强的分析方法讲解。我校仪器分析课程可以讲授的教学内容有光谱法、色谱法、质谱法和电化学分析法4个部分。为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应开设本课程的学院要求,化学系对本课程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并已写入教学大纲中。教学大纲规定,光谱法和色谱法为共同讲授的内容;质谱法仅对生物学院学生讲授;电化学分析法仅对环境和材料学院学生讲授。
2.2 选择适宜的教科书
一本好教材对仪器分析课程的成败至关重要。目前市场上有关仪器分析的教科书种类繁多,但侧重各有不同。生物、环境和材料学院的学生专业相差较大,为其选择一本适宜教科书比较困难。加之大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同时推荐多本教科书也不可行。笔者在授课中选择了赵士铎先生编写的《仪器分析简明教程》,此书专门针对农林类院校的大学本科生编写,内容简洁清晰。对于补充讲解的内容,笔者都在课件上都进行了明确的标注,将其作为教科书的补充。
相关文章
- 2022-06-06基于单片机和TEA5767HN的FM收音机系统的设计
- 2023-01-18基于全站仪测距的超声波液位计检校方法的提出和研究
- 2023-12-26VPN在PDM中的应用
- 2023-04-27平展流冷态湍流场的PIV测量
- 2024-04-07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呼气丙酮分析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