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性学习

版权信息:站内文章仅供学习与参考,如触及到您的版权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液压导航网

  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着力推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关系到参与高校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培养标准的达到。本文首先讨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然后依次讨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作用机理以及对教师的要求,最后指出采用研究性学习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以期为参与高校进行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为参与高校的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要有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而且要采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即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以下简称“卓越工程师”),因此,“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在研究、设计和构建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1]的同时,要注重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和设计。

  将学生置于教育教学系统的核心是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2],也是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为了使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日后具备胜任各自岗位的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参与高校在进行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改革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按照学校培养标准的要求,认真分析、研究和比较各种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育资源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研究、设计和采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保证学校培养标准实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符合工程能力培养规律、符合综合素质形成逻辑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因此,它成为“卓越计划”着力推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3],关系到“卓越计划”参与高校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和培养标准能否达到。本文首先讨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然后依次讨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作用机理以及对教师的要求,最后指出实施研究性学习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以期为参与高校进行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为参与高校的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而言,也可以称之为“研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形成方面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问题导向,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抓住问题,穷追不舍,刨根问底,逐渐达到学习目的。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理念是:注重从问题开始而不是从结论开始,以探索学科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为路径,以剖析工程原理的形成过程为载体,以分析、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和工程学科问题的过程为平台,以师生互动和同学合作为形式,将学习知识与研究问题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工程原理和思考、分析、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取、应用和更新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训练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学习和团队交流过程中形成和提高综合素质。研究性学习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你没有登陆,无法阅读全文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标签:
点赞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