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氟碳涂层抑制过冷却器冰堵的机理
冰浆是含有悬浮冰晶粒子的固-液两相溶液,具有巨大相变潜热(335kJ/kg)和很高的释冷速率,是一种优良的释冷介质。冰浆在管道内有较好的流动和换热性能,在同等情况下冰浆的冷却能力约为常规冷冻水的8倍,传热系数提高50%~100%,可使输送管道的半径和流速减少为原来的一半,水泵的能耗约为常规冷冻水系统的1/8[1]。目前,冰浆已应用于区域供冷及建筑物空调,工业冷却和食品冷藏等领域,潜在的应用还包括消防灭火,矿井冷却及人体器官的快速冷却等方面[2-3]。
冰浆制取方式是近年来冰浆技术发展的关键环节,其中过冷水式动态制冰技术是目前最受关注、也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制冰方法之一。过冷水制冰浆是利用水在一定时间内产生过冷而不结冰的现象,达到最大过冷度后,进入冷解除装置完全消除过冷,从而形成冰晶来制取冰浆。这种方法具有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冰晶制作效率高等特点。然而,过冷水法的主要缺陷在于冷却器管内结冰存在随机性,冰堵发生过于频繁,导致系统制冰效率下降。因此需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来减少冰堵,以实现连续制冰。这里从水结晶机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纳米氟碳涂层可抑制冷却水在壁面结冰,减少制冰过程中过冷却器的冰堵现象,以提高制冰效率。
1 冰堵现象的机理及原因
1.1 结晶机理及相关理论
过冷却器内的冰堵现象,是由于水在过冷却器壁面结晶,进而晶体生长直到结冰的结果。分析水溶液结晶的机理,首先讨论水在固体壁面的接触角。当液体在固体表面不能铺展时,则液体以一定形状停留于固体表面,由固体表面和液体边缘切线形成一个夹角θ,称为接触角(如图1所示),用来表示液体对固体的润湿性能。
接触角θ<90°的表面称为亲水表面(hydrophilicsurface),接触角θ>90°的表面称为疏水表面(hydrophobic surface),θ>150°的表面视为超疏水表面(superhydrophobic surface)。根据Young[4]方程平衡时建立的关系式cosθ=(σLF-σSF)/σLS,则接触角的大小取决于固体表面的状况,即σLF、σSF、σLS三个表面张力。
结晶的过程由诱发成核阶段、晶体生长阶段和晶体再生长阶段三个过程组成。溶液和晶核的自由能差是晶核形成的驱动力,液体的过冷度影响成核与晶体的生长,成核可分为均质成核和异质成核两种。晶体凝固的热力学条件表明,在一定的过冷度下,结晶形核的临界势垒?Gc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触角θ的大小。对于如图2所示的非均匀形核,其结晶的临界自由能为:
式(2)中:
ΔG—均匀成核时自由能变化;ΔGc—非均匀成核时自由能变化(临界成核位垒)。
相关文章
- 2022-06-02MIC-2031-2FCAN转以太网虚拟总线网关在工业控制中的解决方案
- 2024-02-08油类的自动计量
- 2024-03-15风冷节能装置的应用探讨
- 2022-12-26基于SPCE061A的汽车倒车防撞报警器设计与研究
- 2023-08-18一种现场γ射线能谱测量仪的研制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