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12MnNiVR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行为及相变动力学

版权信息:站内文章仅供学习与参考,如触及到您的版权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12MnNiVR钢是一种用于制造压力容器之大型原油储罐的高强度低合金钢[1-4]。12MnNiVR 成分上以C-Mn为基础,添加少量Mo、V、Ni、B等合金元素[1,5]。与国内外同类钢种成分相比,由于合金元素含量减少,从而降低了碳当量,改善了焊接性能,同时提高了钢的强韧配比[5-6]。这些复合加入的合金元素虽含量较少,但仍影响了γ/α及γ/B的相变过程及相变行为,改变了冷却过程中铁素体及贝氏体的相变区[7]。成分设计和组织控制是开发高性能压力容器用钢的重要环节,研究其相变规律及相变动力学是开发高性能压力容器用钢的基础,将为制造加工和热处理制度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使用热膨胀测量法测得了12MnNiVR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了其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和CCT曲线的相变区。利用Origin软件平台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低冷速下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及向贝氏体转变的动力学方程,并分析了铁素体转变及贝氏体转变的生长方式。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钢的热膨胀试样尺寸为Φ4mm×10mm,其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使用DIL805A热膨胀仪进行膨胀实验。实验时以10℃/s 的升温速度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950℃),保温5min,分别以0. 04、0. 07、0. 2、1、10、20、30、40、50和60℃/s的冷却速度冷至室温,记录冷却过程中的膨胀量及对应温度。冷却后的试样经研磨、抛光后,用4%的硝酸酒精溶液侵蚀,然后在AX10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显微组织,用HXD-1000TM/LCD维氏硬度计测得不同冷却速度下试样的硬度值,试验载荷为1000g。

  2 实验结果

  2.1 显微组织

  不同冷却速度下钢的显微组织见图1。由图1可知,当冷却速度小于1℃/s 时,发生铁素体和贝氏体转变,不发生马氏体转变,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PF)及粒状贝氏体(GB),铁素体晶粒内部有粗化并趋向球化的碳化物。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铁素体含量越来越少,贝氏体含量越来越多。冷却速度为1℃/s时,铁素体含量已经较少,且主要分布在贝氏体晶界上。冷却速度为10℃/s时,只发生贝氏体转变,不发生铁素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组织以粒状贝氏体(GB)和退化的上贝氏体(DUB)为主。当冷却速度大于20℃/s时,出现马氏体转变。冷却速度在20℃/s时,组织以贝氏体(GB+DUB)和马氏体(M)为主。冷却速度在30℃/s时,组织为马氏体(M)和少量的贝氏体(GB+DUB)。当冷却速度大于40℃/s时,只发生马氏体转变,组织为马氏体(M)。

  2.2 相变温度和CCT曲线

  相变温度确定采用切线法[8],在温度-膨胀量曲线有突变的地方做切线,切线开始偏离膨胀曲线的温度定义为相变的临界点。基于该实验可测得AC3=858℃,AC1=738℃,Ar3=750℃,Ar1=613℃,Ms=470℃,由膨胀曲线可测定出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相变开始和结束温度,其结果列于表2。按照这一数据可以得到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如图2所示。

你没有登陆,无法阅读全文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标签:
点赞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