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型食具消毒柜的温度控制
1 电热食具消毒柜工作原理
电热型消毒柜,一般以乳白石英管远红外辐射电热元件为热源,对消毒柜内腔及其中的食(饮)具加热,依赖120℃以上的高温,以物理方法杀灭或消除食具上的致病微生物,达到无害化的目的。
由于采用红外辐射电热元件,了解红外线的特性对产品设计和正确地使用消毒柜都有意义。乳白石英是高辐射系数材料,其热惯性小,表面允许温度高,能将输入电能的70%转换为辐射能,因此,柜内传热方式以热辐射为主。红外线对食具表面附着的水分和微生物,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杀菌效果好。作为能量载体的红外线,具有类光特性,它能以光速直接入射或经柜内壁反射到食具表面,使消毒工作周期相对较短。红外线是直线传播的,被食具遮挡的部位,形成“阴影区”。
在消毒柜工作时,柜内空气和食具托架也被加热。柜内温度场中存在温度梯度,形成流体密度差,产生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对流换热。同时,柜内相接触物体及同一物体上的不同点之间,因存在温差而产生热传导。在加热过程中,在上述三种传热方式的共同作用下,使柜内温度逐渐趋于均匀,以消除消毒“死角”,处于“阴影区”的致病微生物也能被杀灭。
目前,电热型及电热——臭氧组合型消毒柜是消毒柜的主流产品。
2 控制参数
消毒柜的基本实用性能是以消毒指标或杀灭率定量表示的消毒效果。实践证明,对电热型消毒柜而言,其消毒效果与消毒温度及消毒时间等代用性能密切相关。虽不能定量地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但对生产厂来说,检测消毒温度和消毒时间更经济,便于对产品质量和性能进行有效地控制。因此,有关标准给出了温度、时间等控制参数值。
2.1 温度(℃或K)
包括消毒温度θC、限温温度θmax及部件温升Δθ。
(1)消毒温度:指消毒柜内规定的中心点达到120℃以上的温度。
(2)限温温度及偏差:柜内分层均匀地放入规定的标称负载(定量的食具),柜内各规定的测试点的温度应在125+45-5℃的范围内。测试点数目因柜容积而异,并要求测试五个工作周期,取第3、4、5周期中各测试点温度的算术平均值。温度达θmax应停止加热。这是一个温度均匀性指标,为了安全和考虑到材料的耐热性能而限制温度上限,同时也为了消除消毒“死角”。
(3)部件温升:为了设备及人身安全,消毒柜与其它电器产品一样,有关部件的温升不允许超过规定值。
2.2 时间(min)
包括消毒时间TC和工作周期T。
相关文章
- 2024-03-08压力表校准中测量不确定度实例评定的探讨
- 2023-11-28轻薄型回收金属破碎试验机的设计研究
- 2023-08-09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在《材料力学》开放性实验中的应用
- 2023-03-21基于单总线温度传感器的多点测温系统设计
- 2024-11-21IC卡门禁系统中的无线通信加密技术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