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GB/T3323-2005射线检验标准的初探
1 前言
在射线照相检验标准中广泛使用的两个标准是:(1)GB/T 3323-2005钢熔化焊接接头射线照相及质量分级;(2)JB/T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射线检测部分。
这两个标准中近年来结合国外的先进标准和我国工业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都进行了修订,本文仅就前一个标准GB/T 3323-2005发表粗浅看法。GB/T 3323-2005的修订版基本上等同于EN1435:1997标准,归结起来,技术内容的主要改进分以下几个方面:即技术分级、胶片系统、最短焦距、最高透照电压、透照厚度比、丝型像质计、阶梯孔像质计、黑度下限值等。这些改进对规范和提高我国的射线照相检测水平,使检测队伍的技术水平在发展和改革的道路上融入国际射线照相检测的大环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锻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射线检测队伍,将起到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
但是一切标准都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的,执行中某些条文上有些可以商榷的地方,仅提出供有关部门参考。
2 内容探讨
2.1 技术分级
新的分级改变了旧版标准分三级的做法,新标准除了分为A(普通灵敏度)级和B级(高灵敏度级(优化级))外,明确指出:还存在比B级更高的技术,其参数和条件可由订约双方商定。这是指例如:为了检出开口窄小的危害性缺陷,必要时还可以采用比B级更优越的参数和条件,包括选用更好的透照设备、更好的胶片、几何条件更好的透照布置,以获得比B级更好的透照效果。这体现了世界射线检测技术向更高级、更精密方向发展的大趋势。标准还规定了选用B级技术的一些特殊情况,可通过将底片黑度增高到D=3,选用高对比度的优质胶片来完成。这是指如果被检工件要求按优化级(B级)透照,但由于射线源类型或者焦距等的限制,实际不可能满足规定达到的条件,此时也可以按A级规定的技术条件进行,但底片的最小黑度必须提高到D=3.0,或者选择衬度较高的胶片系统。此时所获得的灵敏度因为优于A级,被检区就可以按B级条件检查验收。
新标准中所提出的特殊处理条件如由于“透照条件(射线源的种类或射线源—工件距离)无法实现时”是指:例如现场透照只有γ源,或某个容器的直径较小,作周向曝光不能满足B级法对焦距的要求,或者只能做双壁单透,新标准允许做酌情变通,以A代B,可以把焦距f减半,但是必须将底片的黑度提高到D=3.0,或者选用高衬度底片,以补偿灵敏度损失。新标准的技术分级与国际上欧标接轨,改变了GB/T 3323-87版分为A、AB、B三种级别的做法,体现了标准与各国潮流的融入性。
2.2 胶片分类
引入了胶片系统的概念,这个概念是近十多年来美国和欧洲的新思路,它与旧分类方法的不同在于:新分类着重于胶片系统,旧分类只是粗分胶片类型;新分类着重于成像特性,但感光速度不是分类的主参数。新分类方法的特点是:只要能满足对四个特性参数的最低要求,胶片就可以归为某一等级或某一类。这四个特性参数是:D=2.0时的梯度G、D=4.0时的梯度G、D=2.0时的颗粒度σ0以及D=2时的梯度信噪比G/σ0。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类别及其四个特性数据由胶片制造公司提供,胶片系统的使用者可以定期验证胶片系统的性能和质量。这种胶片系统分类并按国外标准进行了规定和说明,如标准附录E中表E1所示,感光度由慢到快:很慢—慢—中—快,分为T1、T2、T3、T4四类;四类中:对应感光乳剂的颗粒度则由细到粗:很细—细—中—粗;对比度由很高—高—中—低分为四级。与过去的旧版标准相比,实际上胶片系统的类别是分成了C1、C2、C3、C4、C5、C6共六类,其中T1包括C1、C2的很细片,T2包括C3、C4的细粒片,这样相当详细的划分系统类别,使操作者对胶片的重要性、胶片在射线检验技术中的基础地位会形成深刻的认识。按照射线照相检验的基础理论,为了在射线照片上识别一个细节,该细节的影像对比度ΔD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是: ΔD ≥(3~5)σD也就是说,影像的颗粒度σD是对所能检验缺陷的最小尺寸的基本限制,即不同胶片本身的颗粒度的不同大小,已经限制了不同胶片检测最小缺陷的能力,它说明在选择胶片上与发现缺陷的细节影像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关文章
- 2024-07-29单元结构尺寸对不锈钢/空气二维声子晶体声波禁带的影响
- 2023-05-18微加速度计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
- 2024-02-02轻量化折衍混合中波红外热像仪光学系统设计
- 2024-08-08大尺寸量具检测装置的研制
- 2024-01-16输液瓶液位测量及报警装置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