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检中对底片审查的几点体会
在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制造及安装监检工作中,射线探伤底片审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该项工作做的如何将直接影响监督检验的工作质量。在过去的实际工作中这方面所发现的问题比较多,以下三方面的审查应引起重视。
1 底片质量的审查
在底片审查过程中首先应对底片本身质量进行检查,严格按所执行标准的的规定来要求,尤其是对像质指数(或灵敏度)和黑度的检查。因为底片本身的质量将影响到焊接缺陷的检出能力和评定结果的正确与否。
通常情况下底片像质指数达不到要求这一现象并不多见,但在一些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安装工程中当采用γ射线透照时此问题就比较多。由于γ射线线质较硬,加之采用了不恰当的探伤工艺,对于透照厚度在30 mm以下的工件,底片上的像质指数一般要比标准规定值低1~3个指数。像质指数达不到要求就有可能造成漏检。例如在所审查过的底片中就有最初采用γ射线透照的焊缝因缺陷超标返修,返修后采用X射线透照,在X射线底片上未返修的部位又发现缺陷。所以在底片审查时应严格按标准要求检查底片像质指数。
底片黑度超标现象在底片审查中也是出现较多的问题之一。底片黑度超标就难以检出缺陷而有可能造成漏检。例如某厂生产的一批4台换热器产品,在监检中审查底片时发现其射线探伤底片绝大多数黑度大于3.5,部分底片黑度在4.5以上甚至超出了黑度计的量程。这样的底片仍进行评定而且全部评为I级片,经采取措施降低黑度后发现多处严重超标缺陷。
2 底片评定结果的审查
在底片评定结果审查中所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漏评和误评两方面,所以底片评定结果的审查也就应重点放在这两方面。
一般来说对已经评定过的底片,在底片上通常较易被人们注意和容易观察的部位发生漏评的可能性较小。所以审查底片时应注意对底片端部、热影响区和由于结构等原因造成底片上影像黑度变化较大部位的观察,这些地方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造成漏评,还有焊缝表面较深的焊纹、凹坑等形成的影像内重叠存在的缺陷也易被疏忽。
误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对底片上的真伪缺陷影像的判定失误,或者说是将真正的缺陷影像判定为伪缺陷。在审查底片时如遇到不易判定的影像,应结合焊接、冷热成型和机械加工等工艺方面综合分析判定。例如某厂的换热器产品在其膨胀节纵焊缝底片上有一横向不足4 mm长又不十分明显的细小影像。经分析应是该膨胀节焊后在冷成型时由于变形过大产生的裂纹,但厂方评片人员认为不象裂纹而没有其它合理的解释,经对该处焊缝磨削,证实了监检人员的判定。所以对底片上不易判定的影像不能轻易放过,尤其是像似裂纹一类的影像,必要时还应辅以其它手段加以判定。二是对缺陷定性方面造成误评。例如条状夹渣端部已经开裂却仍按条渣评级。再如钢管对接焊缝对于相同尺寸的条渣与未焊透、内凹评级标准区别很大,对条渣较严,而对未焊透和内凹较宽。所以评片人员将条渣评为未焊透的倾向较大,特别是在压力管道安装中发现的此类问题较多。
相关文章
- 2024-08-01阵间模基处理被动定位技术研究
- 2024-06-21基于多普勒频移的水下运动目标测距技术
- 2024-03-27三聚氰胺装置中液位计的选用
- 2024-11-07动态精度靶标与光电经纬仪的角度转换及应用
- 2024-09-23采用不同工质的中高温热泵理论循环特性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