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PCI总线的嵌入式遥测前端处理器系统设计
遥测数据处理系统在航空、航天等军工试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航空飞行试验中.遥测数据处理系统为各类试飞测试数据的实时处理提供了手段和平台,是试飞员、试飞指挥员及试飞工程师协同完成新机试飞必不可少的重要设施,是确保现代飞机试飞安全、提高试飞效率、缩短试飞周期、实现综合试飞的重要手段。
遥测数据处理系统中的核心设备——遥测前端处理器,技术上经历了从分立式、智能式到嵌入式的快速发展。我国遥测前端处理器的研发经历了从引进、合作研制到完全自行研制的历程。
遥测前端处理器是一套嵌入式实时计算机系统,承担着遥测PCM数据的同步、分路、工程单位转换、数据计算、数据分配等实时处理任务。它和遥测系统管理服务器、工作站等设备通过网络联接和系统集成,组成当前流行的基于C/S结构的遥测数据处理系统。可以说,遥测前端处理器的技术水平代表了遥测数据处理系统的技术水平。
1 系统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
遥测前端处理器的功能简单地说,就是把来自遥测接收设备送来的多路串行PCM(Pulse Code Modulation)数据流进行同步、分路、合并、存储,并对转换后的并行数据进行工程单位转换、导出参数计算等实时处理,通过网络把数据传送给显示工作站。再通过遥测记录数据重放,为用户提供同实时方式一样的处理功能和更为详细的数据分析功能。
遥测前端处理器主要技术指标为:
(1)可同时完成2路PCM数据流的同步和分路,每路PCM速率不大于20Mbps。
(2)实时数据处理速率:20Mbps。
(3)数据传输:交换式以太网、网络带宽1000Mbps、广播方式和“点对点”方式。
(4)数据存储:满足在最大速率下数据存储不丢失,磁盘容量满足不小于4小时的记录时间。
(5)D/A输出:12位、16路模拟信号输出。
2 系统组成和体系结构设计
二十世纪90年代,因受当时的计算机技术限制,国内外大多数嵌入式遥测前端处理器都采用了基于VME总线的计算机平台和双总线、多CPU、百兆以太网接口的体系结构,其技术复杂、成本高、软件开发难度大、系统研制周期长。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CPU速度和总线速率已不再是新一代嵌入式遥测前端处理器的瓶颈,基于单CPU、单总线和千兆以太网接口的体系结构成为新一代嵌入式遥测前端处理器的主流设计。板卡化后的遥测前端设备,如码同步器、分路器、时码发生器等作为计算机的一个插件板,嵌人到工业计算机系统中,其组成已简化为:19英寸计算机箱、CPU板、多功能PCM分路器板、时码板、D/A板和存储设备,其典型结构与组成见图1所示。新一代嵌入式遥测前端处理器体系结构简化,性能和可靠性提高,成本降低,研制周期缩短,更容易集成为基于C/S结构的多数据流遥测数据处理系统。
相关文章
- 2024-09-14核电汽轮机用1Cr12Mo环锻件热处理工艺的探究
- 2022-05-11双重冗余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用性研究
- 2023-08-03基于逆向工程的人体颌骨个体化三维实体重建研究
- 2024-09-24浅析海上平台暖通空调系统噪声
- 2024-04-25DZN1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及其维护与维修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