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颤监护仪的原理与维护
除颤监护仪作为一种重要的急救设备, 是疾病急救中心、各类各级医院急诊科、ICU、CCU、手术室等医疗机构及以外事故抢救现场必不可少的急救设备之一。一些医院的神经内科、老年病房、血液透析中心等也陆续配备了这种设备, 对于挽救急重病人的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此类设备不经常使用, 有的设备缺乏检查和保养, 出现故障时无法得到及时排除, 将直接影响到抢救治疗工作的进行。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除颤监护仪的
基本原理以及设备维护的基本常识。
1 除颤监护仪的基本知识
1.1 除颤监护仪工作原理
除颤监护仪是将几千伏的高压存储在大电容中, 然后通过放电控制器, 控制在几秒钟内通过电极板向胸壁或直接向心脏放电, 使颤动的心脏全部除极。由于窦房结产生的信号最强, 因此将重新支配心脏的收缩, 从而将各种室上性或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VT/VF)转复为正常窦性心律。
图 1 所示位除颤监护仪的工作原理图。电压变换器将直流低压变换成脉冲高压, 经高压整流后向储能电容 C 充电, 在电容中储存一定的能量。除颤治疗时, 控制高压继电器 K 动作, 将储能电容C、电感 L 及人体( 负荷) 串联接通, 使之构成 RLC(R 为人体电阻、导线本身电阻、人体与电极的接触电阻三者之和)串联谐振衰减振荡电路, 即为阻尼振荡放电电路, 对人体放电。
1.2 除颤监护仪的基本组成
除颤器分为蓄电、放电部分、能量显示器、心电监护仪、系统控制五部分组成。
1.3 除颤监护仪的分类
按电极位置不同除颤器可以分为体内与体外两种, 按电极放电时间划分有同步方式和非同步方式。
非同步型除颤器除颤时与患者自身的 R 波不同步, 适用于心室颤动和扑动( 因为这时没有振幅足够高、斜率足够大的 R 波)。放电脉冲的时间由操作者自己决定。
同步型除颤器的除颤脉冲与患者自身的 R 波同步。一般是利用电子控制电路, 用 R 波控制除颤脉冲的发放, 使电击脉冲刚好落在 R 波的下降沿,而不会落在易激期, 从而避免心室纤颤。可用于除心室颤动和扑动以外的所有快速性心律失常, 如室上性及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扑动等。进行同步除颤时, 心电监护仪上每检测到一个 R 波,
屏幕上都会出现同步标识, 充电完成后实施放电时,只有出现 R 波才会有放电脉冲。
1.4 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手动除颤器 1962 年正式用于临床, 半自动除颤器 AED, 80 年代进入临床应用, 已有便携式AED, 自动识别室颤, 自动充电。90 年代 ICD 成功应用, 依据 ICD 原理设计的全自动除颤器 1999 年获 FDA 认证并应用于临床。2000 年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中国市场。
相关文章
- 2023-10-24微型汽车后桥驱动齿轮出厂噪声检测仪的新设计设想
- 2023-09-26三维压差式矢量水听器定向性能分析
- 2023-04-19一种材料局部机械强度检测系统的设计
- 2022-09-24火炬气的质量流量测量
- 2023-11-16回火温度对超高强度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