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水翼空化流场旋涡特性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绕水翼空化流动机理,利用数字式粒子图像测速(DPIV)系统,并辅以高速摄像机,对绕水翼流动进行了观测.观测结果表明:空化的发展对整个流场的涡量变化起决定作用.无论在空化还是无空化流场中,涡量主要集中在自水翼前后缘开始的剪切层所在区域,并形成涡带,且上下涡旋向相反;随着空化数的降低,空化区域的流场混合得更为均匀,从而使涡量的峰值逐渐减小;上下涡带逐渐靠拢,并向后延伸、拉直,同时下涡带的起始位置向后推移.
红外热波脉冲位相法无损检测缺陷深度方法研究
针对目前缺陷深度定量无损检测的需求,利用脉冲式红外热波无损检测脉冲激励的特点。对平底洞试件进行脉冲式红外检测实验,在VC++中通过傅里叶变换处理得到位相热图序列,分析不同深度缺陷的盲频。进而得到缺陷深度.两种材料的深度校正曲线和误差表明,脉冲位相法为缺陷深度检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EST法测量深孔母线直线度的方案及其误差分析
根据EST的基本原理,用被测深孔的内表面取代通常采用的导轨作为传感器的移动基准,通过对三点法测量结果的误差分析,得出了其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数学表达式,同时指出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判据及其应用条件。该方法应简单,成本较低具有一定精度,能有效解决工程实际中深孔类零件母线直线度的测量难题。
动态迟滞非线性自适应补偿控制方法
针对典型的动态迟滞特征模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迟滞补偿控制方法.通过乘以一个斜率转换因子, 将具有近似线性特性的理想迟滞模型转化成实际的期望输出模型.采用自适应滑模控制原理求取迟滞补偿控制量,以保证实际的迟滞特性能够达到期望的线性输出特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自适应滑模迟滞补偿方法能够有效地补偿动态迟滞特性.
基于MEMS技术的平面W型微弹簧刚度特性研究
为了方便平面W型微弹簧的设计和制造,对其刚度特性表征方面进行了研究.运用能量方法推导出平面W型微弹簧弹簧常数计算公式.通过镍质平面W型微弹簧的实际拉伸实验,对推导出的微弹簧弹簧常数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公式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基本相符.同时在有限元模拟分析软件--ANSYS中进行了仿真计算,二者一致性很好.在公式和仿真计算的基础上,找出了各结构参数对其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为平面W型微弹簧的优化设计与加工提供了理论指导.
基于制造特性的微小型钟表机构有限元仿真
研究钟表机构微小型零件齿轮的齿向误差和位置误差对整个机构的影响.将有限元法和正交试验法相结合研究两种误差对整个机构耦合关系的影响;分别探求了齿向误差、位置误差极限。建立微小型无返回力矩钟表机构的有限元力学模型,并对钟表机构影响最大的位置误差和齿向误差组合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所确定的误差极限值的合理性.该研究结果可为微小型钟表机构的设计、加工、检测、装配提供参考依据.
具有统计特征的微小型零件边缘识别技术
针对微小型零件边缘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宏观检测和微观检测相结合的边缘识别方法.首先根据分形理论。利用微小型零件图像的分形特征进行区域分割,检测出图像中的边缘区域;然后利用微观检测算子检测出微小型零件的边缘点;最后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微小型零件的边缘.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宏观检测和微观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排除下边缘、背景和随机边缘的影响,准确地识别出具有统计特征的微小型零件的边缘,检测精度达到像素级.
光机热集成分析中数据转换接口研究
研究结构和热分析与光学分析之间的数据处理与格式转换.采用Zernike多项式作为接口工具,引入数据传输自动化技术,用Matlab编制了用于数据转换的接口程序,进行软件间的数据传输.以一甚高分辨率空间望远镜的主镜为例进行了光机热的集成分析,对变形后的系统重新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了所用方法的正确性和接口程序的有效性.
基于制造特性的仿真方法及钻夹头输出特性分析
研究基于制造特性的机械系统参数化建模及仿真方法.以Pro/E和Ansys软件为工具,结合VC及SQL server,建立了带有制造特性的、参数化的计算机集成仿真框架.通过对钻夹头机构输出特性的分析,初步验证了考虑尺寸误差、位置误差等制造特性的参数化仿真方法的可行性,以及所构建的基于制造特性的集成仿真系统的正确性,表明了基于制造特性的仿真能够使仿真建模更接近零件的实际特征,准确预测机械系统运行性能.
有效降低开关电源EMI的电路设计
论证了频率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调制恒定不变的时钟频率,将单个谐波的能量分散到一定的频带上,从而降低谐波频率电磁干扰(EMI)峰值.通过对3种调制方式进行研究和对比后,采用基于三角波图形调制方式设计了一种降低开关电源EMI的电路.测试结果表明,该电路可以使AC/DC开关电源的传导EMI降低3.5~5.7dB,有助于在开关电源系统板级设计时抑制E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