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一维管道汽液两相流动的小波数值瞬态计算

作者: 尚智 杨瑞昌 来源:热能动力工程 日期: 2024-10-18 人气:18
一维管道汽液两相流动的小波数值瞬态计算
小波分析是一种新兴的数学分析工具运用此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汽液两相流动的瞬态热工计算分析这将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通过对汽液两相流动的小波数值瞬态计算结果与Mini-TRAC计算结果的比较证明了这种数值方法完全可以用于对汽液两相流动的耦合微分方程组的瞬态计算。

CO2跨临界双级压缩带回热器与不带回热器循环分析

作者: 王洪利 田景瑞 马一太 来源:热能动力工程 日期: 2024-07-16 人气:26
CO2跨临界双级压缩带回热器与不带回热器循环分析
基于氟利昂制冷剂的ODP(臭氧层破坏势)和GWP(温室效应)问题,运用热力学方法,对CO2跨临界双级压缩带回热器循环TSCV+TGC+IHX与不带回热器循环TSCV+TGC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基于Visual Basic程序基础,开发了两种双级循环性能分析平台。结果表明,相同对比条件下,循环TSCV+TGC+IHX平均性能比循环TSCV+TGC高5%~10%,最优中间压力比循环TSCV+TGC低约5%~15%。本研究为高效、节能的CO2跨临界循环热泵热水器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基础资料。

矩阵法和偏微分理论在机组热经济性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 郑秀萍 郑禄营 来源:热能动力工程 日期: 2023-12-29 人气:28
矩阵法和偏微分理论在机组热经济性分析中的应用
用矩阵法和偏微分理论,对电厂再热--回热热力系统进行了一般性分析,给出了热经济性分析参数,Hj和ηj的计算结果,既适用于再热机组也适用于非再热机组。

下降液膜流动模型及稳定性分析

作者: 钱焕群 胡志华 孙贺东 周芳德 来源:热能动力工程 日期: 2018-11-30 人气:7272
下降液膜流动模型及稳定性分析
建立了自由下降液膜流动的完备的数学模型.采用边界层理论对模型进行分析简化,得到液膜流动的二阶边界层模型,并对二阶边界层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获得下降液膜波的增长率和中性稳定曲线,将计算结果与其它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证实了二阶边界层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其形式便于作进一步的非线性分析.

贴体坐标系下求解复杂几何域内的单相流动

作者: 陈勇进 陆慧林 吴惠忠 来源:热能动力工程 日期: 2018-11-30 人气:6533
贴体坐标系下求解复杂几何域内的单相流动
文中结合偏微分方程法生成的贴体坐标系统和SIMPLEC算法(协调一致的求解压力耦合的半隐算法),将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流动问题转换到可以应用有限差分法的计算平面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具有弯曲边界流道内的流动进行了预报,讨论了流道形状对流动状况的影响.

竖直通道内相邻气泡对上升的直接数值模拟

作者: 李彦鹏 张乾隆 白博峰 来源:热能动力工程 日期: 2018-11-30 人气:1372
竖直通道内相邻气泡对上升的直接数值模拟
采用LevelSet方法和耦合袁面张力模型的Namer-Stokes方程,结合ALE数值算法,直接模拟了竖直通道内两个相邻气泡的上升。重点研究不同空间布置的8mm气泡对后面的尾迹流及其相互作用。数值模拟准确再现气泡对的变形、吸引及排斥行为,气泡上升速度计算结果与经验式吻合。模拟结果表明,两个气泡后面的尾迹流及其相互作用决定了上升气泡对的行为。并排上升的气泡对,由于尾流区被一个射流流动分隔,气泡对没有聚并;然而当垂直上升气泡对中的尾随气泡有超过50%的投影面积进入到前头气泡的尾流区,聚并现象发生。

气动系统中管路的二维粘性流场计算

作者: 包钢 李玉军 李军 王祖温 来源:热能动力工程 日期: 2018-11-30 人气:5800
气动系统中管路的二维粘性流场计算
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气动系统中管路流动特性和各个参数的变化规律,作者运用SIMPLE算法对两端带有节流口的管路进行二维粘性流场计算.在管路的进口处,给定总压力和总温度.根据管路的几何特性和流动特点,对计算区域划分了五个区域,并给出了相应的分区算法.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本算法可以清晰地反映管路流动的特性以及相应的参数变化趋势.本方法不仅可以计算出管路内部的流场,而且可以计算出管路尾部射流区的流场.

不同湍流模型在旋风分离器三维数值模拟中的应用和比较

作者: 王海刚 刘石 来源:热能动力工程 日期: 2018-11-30 人气:8776
不同湍流模型在旋风分离器三维数值模拟中的应用和比较
采用标准κ-ε模型,RNG κ-ε模型和RSM(SSG)模型,对气-固旋风分离器中的单相湍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旋风分离器网格划分采用分块划分技术,每一块采用贴体坐标划分网格,计算结果同试验比较,三种模型中以RSM模型的预报结果最为合理,对切向速度分布的涡结构给出了合理的预报结果,同时给出了雷诺应力的各向异性特性,但同实验值仍有一定的差别,分析认为同湍流模型本身的原因外,与入口边界条件的选取和网格划分的多少有一定的关系.

环形扩压叶栅弯叶片对流场性能的影响

作者: 张永军 冯国泰 苏杰先 王仲奇 来源:热能动力工程 日期: 2018-11-30 人气:3419
环形扩压叶栅弯叶片对流场性能的影响
对比研究了直叶片叶栅与弯叶片叶栅吸力面角区和下端壁流场显示的不同表现,发现弯叶片对角区分离流结构影响较大,它对减小端区马蹄涡尺度和减弱横向二次流作用明显。将不同叶栅中三维流向涡(通道涡和集中脱落涡)沿流向截面内的位置与强度作为研究对象,细致地分析了在采用弯叶片前后涡位置和强度的变化,分析表明两种涡的位置受弯叶片影响较大;通道涡沿流向的强度变化受弯叶片影响较为明显,而集中脱落涡强度受弯叶片影响却很小。来流马赫数、叶型折转角和稠度在一定范围内对弯叶片作用有规律性影响:当马赫数为0.7时,最佳弯角弯叶片降低损失7%.而马赫数为0.2时,最佳弯角弯叶片降低损失仅4%。
  • 共8页/7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