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叶片降低损失机理的实验研究
通过三类低展弦比涡轮叶栅气参数的详细测量与壁面(包括上、下端壁与叶片表面)流动显示,研究了叶片弯曲降低能量损失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叶栅几何参数下,叶片弯曲形式的选择取决于叶栅内涡量场与长量场的适量匹配。
SO2气体的辐射特性
基于HITRAN Database给出了的谱线参数,提出了SO2气体光谱辐射特性的逐线积分计算方法,利用逐线计算方法计算了SO2气体的光谱辐射特性,给出了总压0.1MPa,温度200K-2000K,压力行程0.00006~1m·MPa参数范围内SO2气体的黑度计算图。
三针法测量螺纹中径的斜置误差分析
本文阐述了螺纹中径测量的斜置误差,并对其进行了理论推导。
加热上升管内相及相界面密度径向分布特性实验研究
运用双探头光学探针在加热上升管内对蒸汽-水两相流空泡率和相界面密度径向分布特性进行了测量与研究.根据实验结果,研究了受热工况下相及相界面密度径向分布的基本规律.实验表明:加热上升管内汽液两相流空泡率在径向上的分布不均匀,工况不同,整个直径上空泡率分布可能是近U形、鞍形或中心区高于近壁区的近弧形;界面密度在整个直径上呈近似的U形分布.
气液两相流体流量或质量含气率的液体取样测量方法
从被测气液两相流体中取样分流出一部分单相液体,通过测量这部分单相液体的流量确定被测气液两相流体的流量或干度。通过将两相流体的测量转化为单相液体的测量,避免了两相流体的波动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分析表明:取样液相流量与主管路总流量的比值与主管质量含气率成线性关系。如果已知质量含气率或质量流量其中一个参数可以确定另一个参数。设计了液体取样装置,在气液两相流实验环道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范围内,流量和质量含气率测量最大误差小于10%。
利用T型三通测量气液两相流体的流量和干度
利用T型三通的相分离特性,从被测气流两相流体中分流分离出一部分单相气体,通过测量这剖分单相气体的流量确定被测气液两相流体的流量或干度。这种方法把两相流体的流量转子成了单相流的测量,测量仪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得到显著改善,测量精度得以大幅度提高。试验结果证实,分流系数与被测两相流的干度成正比。在本文实验范围内,流量和干度的平均测量误差小于±5%。
新型喷雾光学测量仪的研制
饱和器是HAT循环中的关键部件,如何测量其内部水滴粒径、浓度及其变化是现在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文中描述了一种新型光学喷雾粒径、浓度测量系统,利用该系统对双流体喷嘴在空气中喷雾时水滴粒径及在不同位置的变化进行了测量,同时在相应位置和相同工况下用PDA对喷雾特性进行了比较测量.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说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实验测量结果表明,用该系统测量喷嘴喷雾粒径是可行的,可以进一步用于饱和器内部水滴的测量.
文丘利管内外流场的数值计算及实验研究
通过对文丘利管内外流场的数值计算,从理论上分析了文丘利管本身结构参数,对其内部流场以及其本身对风道流场的影响,实验证了影响性能的关系因素。计算结果和冷态模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提高叶片振动激光全息象质的途径
本文在对某型低压压气机动叶进行激光全息测振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提高叶片振动激光全息象质的途径。
CO2跨临界热泵循环与朗肯循环耦合系统性能分析
提出跨临界C02热泵和朗肯循环耦合实现凝汽器余热回收的方式。分别对郎肯循环、再热循环及跨临界CO2热泵和朗肯循环的耦合循环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分析表明:随着主蒸汽温度增加或乏汽温度降低,3种循环的效率均增加,朗肯循环平均效率为31.5%,耦合循环平均效率为35.5%,再热循环平均效率为33.5%;随着主蒸汽压力增加或乏汽压力降低,3种循环的效率均呈增加趋势。相同对比条件下,耦合循环效率最高,朗肯循环效率最低,再热循环介于二者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