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气缸套等离子淬火技术应用
采用等离子淬火技术对缸孔进行淬火,结合设备主要技术参数,研究等离子淬火的原理以及工作电流、扫描速度、硬化面积比对硬化层深度、硬度、宽度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方法,选用最佳工艺参数,进行等离子淬火试验,通过对试验检测数据的分析,验证工作电流、扫描速度、硬化面积比对等离子淬火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工作电流70A、扫描速度10m/min、网纹头数12。通过与普通气缸套进行磨损试验对比,得出等离子淬火技术能增加缸孔的耐磨性能的结论。
热处理对钽强化激光熔覆NiCrBSi涂层的影响
通过在激光熔覆NiCrBSi涂层(Ni60)中添加钽(Ta)元素来提高900 ℃热处理后涂层的耐磨性。研究了900 ℃热处理对激光熔覆NiCrBSi和钽强化NiCrBSi复合涂层显微组织、硬度以及耐磨性能的影响。利用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和衍射仪分析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物相。通过盘-销实验评价涂层的耐磨性。结果表明:经过900 ℃热处理后涂层中的M7C3和M23C6发生了分解,钽强化复合涂层和纯NiCrBSi涂层中的硬度都有所下降,但由于复合涂层中原位生成的TaC未发生分解,使得其硬度和耐磨性都高于纯NiCrBSi涂层。
回火温度对堆焊模具耐磨性的影响
利用万能试验机、光学显微镜、硬度计及摩擦磨损试验机检测了不同回火温度下堆焊材料的性能,研究回火温度对某微型车中间轴堆焊模具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回火温度为500℃时,堆焊层材料具有最大的抗拉强度,较高的硬度。堆焊层显微组织中碳化物颗粒均匀细小地弥散分布于基体,形成颗粒增强复合层,耐磨性最好。
马氏体不锈钢低温等离子体稀土氮碳共渗研究
将17-4PH马氏体不锈钢在430℃进行了有无稀土添加的等离子体氮碳共渗处理,其利用OM、XRD、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共渗动力学、渗层组织结构、硬度以及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添加稀土使共渗层组织更加致密,渗层增厚;添加稀土不改变渗层的表面相结构组成,即主要由含氮碳膨胀马氏体(α'N)、γ'-Fe4N和CrN相组成;添加稀土可使氮碳共渗层厚度增加46%以上,渗层显微硬度可提高100 HV0.1左右,同时明显提高耐磨性能。
磁性法和电涡流法测厚仪的特点
概述 表面工程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表面性能的监控和测量发展极为重要.体现表面性能的指标有很多,如硬度、厚度、结合强度、附着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抗破裂性等,其中涂层和镀层的厚度是一项重要的参数.通过测量涂层和镀层的厚度也可以间接反映表面的耐磨性、耐腐蚀性等.因此,涂层和镀层的厚度测量常常作为评判表面性能的初检而得以广泛使用.
液压支架立柱绿色再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针对液压支架立柱常用材料27SiMn钢,分别采用电镀铬、激光熔覆、包覆焊工艺进行表面处理,对涂层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进行测试与比较,并参考了实际生产因素,对3种工艺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友好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电镀铬涂层表现出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但耐腐蚀性较差;激光熔覆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较低,但耐腐蚀性较好;包覆焊涂层硬度为498.9 HV,约为电镀铬涂层的0.74倍;磨损失重为0.03862 g,约为电镀铬涂层的1.34倍;腐蚀失重为0.00126 g,约为电镀铬涂层的0.12倍、激光熔覆涂层的0.75倍,包覆焊涂层在保持较高硬度和耐磨性的同时,也拥有优异的耐腐蚀性。此外,包覆焊工艺的生产成本极低,且无污染,具有长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混杂纤维增强低树脂基摩擦材料磨损机理及性能研究
目的 改善刹车片摩擦材料的耐磨性和降低制动噪声。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摩擦材料配方,利用极差分析法探究混杂纤维对低树脂基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摩擦材料磨损表面和磨屑的微观形貌,使用能谱仪分析磨屑的元素组成,以研究其磨损机理。结果 混杂纤维增强低树脂基摩擦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其洛氏硬度维持在50~80HRM之间,剪切强度均处于11~16 MPa的适宜范围。随着树脂的质量分数从8%逐渐增加到10%,混杂纤维增强树脂基摩擦材料磨屑中O元素的质量分数降低了33.7%,Cu元素的质量分数降低了20.1%。结论 丁腈胶粉对摩擦材料磨损率的影响最大,铜纤维对摩擦系数的影响最大,且铜纤维在摩擦过程中会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转移膜”,可以导出摩擦产生的高热量,从而缓解热衰退。酚醛树脂含量的变化影响摩擦材料...
用较大直径钢背套取代铝青铜堆焊工艺方法及性能浅析
通过对钢背套取代铝青铜堆焊工艺方法研究,获得新材料在掘进机关键部件的应用技术。同时,增加了掘进机关键部件"伸缩外筒"内表面的耐磨性。文中还着重研究了钢背套与传统的铝青铜在材料性能、工艺成本、制造技术等方面上的比较及发展优势。
激光强化对滚动导轨耐磨性能的影响
为提高滚动导轨表面抗磨损性能,采用激光熔凝技术对导轨块进行表面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3D光学轮廓仪等技术对激光强化单元体的形貌和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从弹性滞后的能量转换角度理论分析,激光熔凝单元体比基体具有更好的抗滞后损耗能力;从显微组织方面分析,经过激光熔凝处理的导轨块表面原始珠光体和铁素体组织变成了硬度更高、组织更细密的马氏体组织;从表面磨损形貌分析,经过激光熔凝处理的导轨块具有更优越的抗裂纹阻断能力。因此激光强化技术能有效地提高滚动导轨的耐磨性能,为实际工程运用提供了试验和理论支持。
提高特殊柱塞泵往复密封寿命的优化设计
针对输送含颗粒介质柱塞泵的柱塞、填料寿命问题,从接触型往复密封的摩擦学机理出发,通过优化匹配柱塞直径、行程及泵速各参数,合理控制柱塞的线速度,降低摩擦速度,对柱塞填料密封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求解间隙中的流体力学层流运动问题,合理控制冲洗液的压力,保证全压密封系统中接触区的液膜处在混合润滑状态下工作,使密封副有良好的润滑;提出了两种填料函方案,并和采用不同表面处理工艺的柱塞及多种填料搭配组合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密封累计运行了4 455 h后,组合1和组合2柱塞的磨损仅为0.03 mm和0.05 mm;在生产实际中,改进后的密封设计,使柱塞及填料的使用寿命从原来的1 500 h提高到4 500 h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