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项目中的液力变矩器选型
液力变矩器液力特性对车辆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描述了在应用项目中液力变矩器液力特性选型的过程中,除了车辆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之外的主要影响因素,比如橡皮带效应、高原因素、低温因素和爬行能力。此外,扭转减震特性的选择也做了简要的介绍。
应用光固法工艺快速制造液力变矩器泵轮
介绍采用光固法快速制造液力变矩器泵轮的方法与技术关健,利用此方法,可以快速得到熔模铸造型壳,从而制造出所需的零件,实现铸造生产的低成本和高效益,使设计、修改、制造同步.
一种液力变矩器工作油液温度调节装置的设计
本设计涉及一种液力变矩器工作油液温度调节装置,可以使液力变矩器整个油路及温度调节装置形成闭循环,缩小了油温调节装置体积,同时兼顾对工作油液的冷却和加热,保证液力传动油一直维持在合适的工作温度范围内,提高了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效率。
虚拟样机技术在车辆液压闭锁控制研究中的应用
该文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对车辆闭锁控制过程进行研究。以MATLAB和ADAMS两大软件建立的虚拟样机模型的联合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为液压闭锁控制策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新型牵引-制动型液力变矩器液压系统动态性能仿真研究
基于对某新型牵引-制动型液力变矩减速器的结构和特性分析,建立了其电控液压系统的AMESim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研究了其在闭锁过程和制动过程压力动态变化性能。仿真研究表明,特殊设计的液压系统实现了良好的缓冲闭锁过程。
新型牵引-制动型液力变矩器动态特性研究
基于一维束流理论对牵引-制动型液力变矩器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了以能量平衡为基础的牵引动态特性和制动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和结果分析,证明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卸荷孔分布形式对液力变矩器轴向载荷影响规律分析
为研究卸荷孔分布形式对叶轮轴向载荷的影响规律,建立不同卸荷孔分布圆半径、卸荷孔数与卸荷孔径参数配置下的某铸造型液力变矩器轴向力计算模型,利用DOE正交试验算法与单因素试验分析,研究各参数对液力变矩器轴向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牵引工况,分布圆半径越大,泵轮、涡轮的轴向载荷越小,而卸荷孔径、卸荷孔数的变化对于轴向力的影响不显著.这三个因素中卸荷孔分布圆半径对轴向力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卸荷孔数,最后是卸荷孔径.算例中的最佳方案比一般方案减荷效果提升5%~8%.因此在不影响工作性能要求及工作轮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应尽量增大卸荷孔分布圆半径,并根据变矩器使用工况需求,合理设置卸荷孔数与孔径,以改善轴承受载情况.
现代轿车液力变矩器及其开发技术
近年来,国内各大汽车厂商推出了装备自动变速器的新车型,但这些液力变矩器大多依靠国外进口或引进国外技术后在国内组装生产。因此,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液力变矩器产品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无级变速汽车液力变矩器工作策略
为了提高无级变速汽车液力变矩器工作的燃料经济性,确定了液力变矩器锁止、解锁的合理条件。为了提高液力变矩器解锁时的工作效率,利用无级变速器速比调节功能,设计了PID控制器,使得发动机-液力变矩器始终工作在最佳经济区域。为了减少液力变矩器锁止时的冲击,以允许冲击度范围内滑磨功最小与发动机稳定运转2个原则,提出了锁止离合器接合的控制策略,设计了以冲击度和发动机转速差为输入量的模糊控制器。两种不同锁止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急加速(1.92 s)比缓加速(1.38 s)延长了接合时间,因此,利用控制策略能够保证锁止离合器接合平稳和发动机的稳定运转。
无级变速车辆起步液力变矩器分段滑差控制
本文中针对无级变速器车辆液力变矩器起步过程存在的加速性能差、发动机转速偏高和转速波动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发动机恒转速控制的闭锁离合器起步滑差分段控制策略,并基于Amesim和MATLAB/Simulink搭建整车联合仿真平台,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50%油门开度下,本文中提出的控制策略可将液力变矩器的闭锁时间提前1.2s左右,同时也可将50%油门开度起步阶段的燃油消耗节省5.385%,为进一步挖掘动力传动系统节油潜力提供了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