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电车小半径曲线桥上无缝线路锁定轨温研究
为验证成都某地有轨电车桥上无缝线路在设置小半径曲线情况下的可行性,并为相关工程研究提供依据,建立了35 m小半径曲线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上小阻力扣件式无缝线路梁轨相互作用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不同工况条件,综合考虑了有轨电车小半径曲线桥上无缝线路的梁轨相互作用机理、影响因素、计算参数。探讨了采用小阻力扣件、常阻力扣件和钢轨伸缩调节器的情况下,钢轨的伸缩附加力、允许降温幅度,以及不同线路稳定性要求下钢轨允许升温幅度和锁定轨温的大小,进而给出了有轨电车小半径曲线桥上无缝线路扣件和钢轨伸缩调节器的选用建议。
典型现代有轨电车用钩缓装置选型分析
介绍了国内典型现代有轨电车试验线路及车辆的基本情况。根据车辆的运行环境及性能要求,对几种地铁、轻轨车辆常用车钩缓冲装置的特点及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适用于典型现代有轨电车的车钩缓冲装置推荐技术方案。
有轨电车液压制动系统设计选型
介绍了液压制动系统组成和功能原理;对液压制动控制系统中的电机、泵、比例阀以及蓄能器关键部件的选型和设计原则进行了说明;并借助AMESim仿真分析工具,进一步验证部件选型满足液压制动系统的设计要求。
基于全列车通信的有轨电车制动力管理策略研究
基于有轨电车减速度大的设计要求,轮轨粘着利用已经达到极限,现有有轨电车各节车液压制动力独立控制,不具备整车制动力管理功能,无法高效利用粘着,整车制动力无法发挥至最大能力,影响列车制动距离和行车安全。以七模块有轨电车为例,利用MVB网络,对整车制动力管理策略进行研究。系统地介绍整车制动力管理、电液混合制动及防滑保护等控制策略。
有轨电车液压制动单元研究与设计
有轨电车广泛应用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相比地铁和轻轨具有建设周期短和成本低等优点。大多数有轨电车轨道直接铺设在城市既有道路上,与其他车辆共同享有路权。但是,非独有路权和停靠站点多等因素使得有轨电车的制动系统存在操作频繁、制动距离短以及制动力需求大等问题,对其制动减速度和制动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较高。
液压防折弯系统对有轨电车通过S型曲线安全性影响的分析
针对单车型有轨电车曲线通过时产生的折弯现象,基于液压防折弯系统的原理,建立了四模块编组单车型传统轮对的有轨电车模型和防折弯系统的动力学简化模型,对比分析了有轨电车在防折弯系统作用下通过“C”型圆曲线和不同夹直线长度的“S”型曲线的受力情况以及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限界方面,防折弯系统在小半径曲线上可以使得同一模块前后车体与转向架的摇头角差趋于一致,有效减小车辆的最大摇头角,防止车辆在曲线上发生折弯;在动力学方面,通过“C”型圆曲线和夹直线较长的“S”型曲线时,防折弯系统有利于后车顺利进入曲线,同一模块前车导向轮对的轮轨横向力和脱轨系数略有增加,后车导向轮对的轮轨横向力和脱轨系数降低,同时在通过夹直线较短的“S”型曲线时,防折弯系统不利于曲线通过,同一模块前后车导向轮对的轮轨横向力和...
有轨电车液压制动系统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
为提高有轨电车液压制动系统实验的有效性, 该文对有轨电车液压制动系统压力与制动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液压制动系统进行了建模、 仿真与分析.并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为类似液压制动系统的设计、 实验, 提供一个较好的方法.
低地板有轨电车防折弯系统热特性分析
考虑影响防折弯系统液压系统油液温度的因素,提出两种液压系统方案,并建立基于AMESim的热力学仿真模型。通过对防折弯系统的两种方案进行仿真和对比,得到有轨电车在一次转弯过程中液压油温升为0.105℃。如果忽略外界的热交换,有轨电车运行一天,防折弯系统液压系统的液压油温升为7.875℃。在不增加冷却系统的条件下,方案1和方案2都满足液压系统散热要求。
直动式比例减压阀在现代有轨电车液压制动中的应用研究
以某型有轨电车液压制动系统用直动式比例减压阀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和数学建模的基础上,利用AMESim工程软件中的HCD元件库进行建模仿真。分析了压力出口容腔容积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并提出通过脉冲激励方法提高比例减压阀的响应速度的方案,这对提升防滑控制效果和缩短制动距离有很好的效果。
现代有轨电车液压制动油源系统匹配性设计
结合现代有轨电车液压制动系统的结构和使用环境特点,开展其油源系统设计。阐述了有轨电车液压制动系统及其油源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明确了油源系统的关键参数,建立了油源系统各部分设计参数化模型,确立了蓄能器与系统油耗的匹配性,电机、油泵与系统工作频率的匹配性以及油箱高低液位与系统工作状态的匹配性验证方法并进行了验证。识别了有轨电车油源系统在应用过程中特有的边界约束条件。为有轨电车液压制动油源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和支持,促进了新型轨道交通车辆液压制动系统的正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