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VVT比例电磁阀动态响应特性研究
为揭示各参数对可变气门系统中比例电磁阀开启响应特性的影响机理及交互作用规律,更有效的进行比例电磁阀的优化设计,利用Ansoft软件建立了动态仿真模型,通过试验验证,发现电磁阀的开启阶段响应时间最大误差为4%,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该模型分析了驱动电压、弹簧刚度、弹簧预紧力、电阻及运动件质量等参数对电磁阀开启响应时间的影响,得出影响其开启响应时间的主要因素为驱动电压、弹簧刚度、弹簧预紧力、电阻。结合实验设计思路,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各参数与开启响应时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各参数及交互形成的参数与开启响应时间存在相关性;参数自身交互形成的二次因素与开启响应时间的相关性与一次因素与开启响应时间的相关性有着不同的规律。
三门核电VELAN阀门气动增压装置异常停机故障分析及应对
三门核电站两台AP1000核电机组常规岛一级再热器至除氧器正常排气阀、二级加热蒸汽气动隔离阀选用加拿大VELAN公司生产的气动阀门。为保障失去仪用压空时,该阀门仍然可控,在阀门进气管路上设置了增压比为1:2的气动增压装置和储气罐。该增压装置自安装以来,频繁发生异常停机,致使储气罐内的压力下降为0,阀门失去控制气。本文将针对此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后续AP1000机组相关问题处理提供参考。
用PLC实现流量累积的计算
详细研讨使用PLC进行流量累积、显示的编程算法,重点讲解在编制程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给出比较详细的编程例子。
MatrixVB在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动力匹配中的应用
针对液力传动车辆传动系统设计中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匹配问题,采用VB语言为平台,结合MatrixVB组件,实现了对其辅助计算。介绍了引用MatrixVB组件编程实现数据处理的方法。
气密封元器件内部气氛分析方法发展研究
近十余年,内部气氛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很大,主要体现在分析对象的扩展和分析方法的简化两个方面。研究了上述进步的深层次原因,并论述了MIL-STD-883K—2016和GJB 548B—2005中的相关内容。通过研究发现,MIL-STD-883K—2016中已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但GJB 548B—2005仍未修订。因此,希望相关人员及时地对GJB 548B—2005进行修改,以满足当前技术发展的需要。
海上LNG软管输送与转接驳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面对恶劣海况条件,常规海上LNG(液化天然气)软管输送与转接驳装置已无法满足装卸作业条件的技术要求,为满足海上LNG软管输送与转接驳装置能在不同船舶、不同海况下安全可靠输送控制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冗余PLC控制、船舶位置检测装置、液压驱动的主动紧急脱离控制系统。试验表明该系统能较好地满足相关设计要求,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基于图算法的盾构壳体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简述了图算法的理论产生基础,在受外压圆筒设计计算时避免了使用传统繁琐的解析法;对土压平衡盾构的工作原理及结构作了简要描述.根据土压平衡盾构盾壳作为受外压的圆筒,承受径向外压不受轴向外压的特点,以目前盾构壳体设计计算经验公式计算理论为切入点,引入图算法来校核经验公式设计计算结果的正确有效性,并相互比较,对比出盾构壳体设计计算中,图算法对受外压壳体的设计与分析能够有效提高盾构壳体结构设计的直观性和准确性,并达到了较好的设计效果.
WAR空气压缩机无油润滑改造技术研究
为解决复杂工况下WAR空气压缩机故障多、不能稳定工作的问题,对WAR空气压缩机进行了无油润滑改造技术的研究。根据压缩机的各级工况参数,通过计算无油润滑时各级气缸的密封压差,确定了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材质的活塞环及支承环的几何参数,并对其他关键部件进行了改进设计。改造后的运行状况表明:采用无油润滑结构后克服了有油润滑时压缩机出现的诸多问题,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使压缩机保持长时间的稳定运转,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
新型全液压重载锻造机器人机构设计及分析
针对全液压重载锻造机器人载荷大、搬运速度快和定位精度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机构方案,该方案能够实现车身回转、夹钳伸缩、夹钳升降、夹钳回转和钳头夹紧五个自由度的运动,其运动主体为一种混联机构,由三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构成,采用三组液压缸并联驱动,可有效增大机器人工作空间,使负载分配合理,易于控制。建立了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采用正弦曲线将机器人夹钳末端的位移规划为直线运动,在MATLAB中求解出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得到了直线运动下各组液压缸的位移和驱动力变化曲线,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机构的合理性,为重载锻造机器人机构设计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YOT型调速液力偶合器和YT型液粘调速器工作原理及其在电厂的应用
介绍了YOT型调速液力偶合器和YT型液粘调速器工作原理及特点,并对两者的工作特性进行比较分析,还分别介绍两种设备在电厂运行中的一些常见故障和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