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分子力学性质方面的研究
1986 年,Binnig 发明了原子力显微镜 (AFM),Quate 和 Gerber[1] 提出对生物大分子和细胞表面成像的新方法。传统的高分辨电子显微镜要求样品导电或工作环境为真空,而 AFM 不需要这么苛刻的条件。通过固定在微悬臂上的探针与样品在接触过程中产生的相互作用,AFM 可以在任何环境下对生物大分子和细胞表面成像。除了能对样品成像,AFM还能测量生物分子内部和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对于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和物理特性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这种作用力决定两种分子的相互吸引或者排斥,接近或者离开,化学键的形成或者断裂,从而决定了分子的结构、动力学和功能。在分子间作用力的支配下,还同时支配着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现象、生化现象、药物药理现象,以及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或去结合,酶功能的激活或抑制等等。因此,生物分子间作用力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生命体功能活动中最根本原理的研究。这也为人们理解生命原理,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手段和工具。
1 AFM 力曲线原理
AFM 主要由弹性微悬臂(其上有直径为纳米级的探针)、压电陶瓷扫描管、检测系统和反馈控制系统等组成,见图 1。当微悬臂固定端垂直接近,然后离开样品表面时,微悬臂和样品间产生了相对移动。而在这个过程中微悬臂自由端的探针也在接近甚至压入样品表面,然后脱离,此时原子力显微镜(AFM)测量并记录了探针所感受的力,从而得到力曲线(图 2)。Zs 是样品的移动,Zt 是微悬臂的移动。这两个移动近似于垂直于样品表面。用悬臂弹性系数 c 乘以 Zt,可以得到力 F=c·Zt。如果忽略样品和针尖弹性变形,可以通过 s=Zt-Zs 给出针尖和样品间相互作用距离 s。这样能从 Zt(Zs)曲线决定出力 - 距离关系 F-(s)。这个技术可以用来测量探针尖和样品表面间的排斥力或长程吸引力,揭示定域的化学和机械性质,像粘附力 [2,3] 和弹力 [4,5],甚至吸附分子层的厚度 [6]。如果将探针用特定分子或基团修饰,AFM 基底连接上另一种分子,然后探针在垂直方向上不断接近和离开基底。这时,两种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得到力谱曲线。利用力曲线分析技术就能够给出特异结合分子间的力或键的强度。
2 生物分子内部力的测量
研究分子内部的作用力,如蛋白质分子 [9]、DNA分子 [10,11]、多糖分子 [12] 和核糖分子 [13,14] 内部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有助于我们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和物理性质,以及它们立体构型的维持和改变,这对生物医学和临床医学有重要意义。
Claire Verbelen 等 [15] 研究了从弯曲乳酸菌种提取出来的 S- 层蛋白 CbsA 分子的力谱。当拉伸速度为 1000 nm/s,针尖作用时间为 500ms 时,CbsA 蛋白分子的力曲线上出现了多个呈锯齿形的峰,力的大小为 58±26pN。研究者认为这个力是由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 α- 螺旋在探针的作用下解螺旋产生的。从 CbsA 蛋白分子的 C 端分离出来的 CbsA 1-273 多肽分子峰的大小为 83±45pN,说明 CbsA 的 C 端比较稳定。而 N 端区域的 CbsA288-410 多肽分子带正电荷,力曲线上单个峰最大为366±149pN,说产生该力的是分子间的静电作用,而不是分子的折叠力。
相关文章
- 2023-07-21可编程控制器在焙烧炉燃烧站中的应用
- 2022-07-07Altivar38变频器在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 2024-07-09基于GP-IB总线的加速度计测试系统研究
- 2024-02-01具有露霜判别能力的精密露点仪研制
- 2023-01-19低功耗智能传感器系统的设计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