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干血滴分析的自动化处理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版权信息:站内文章仅供学习与参考,如触及到您的版权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近几年来,干血滴在储存、运输和外源性物质定量等方面的应用已引起了普遍的关注[1-8]。这项技术的发明归功于Guthrie,是Guthrie1960年在一个检测苯丙酮尿的实验中开发出来的[9]。这个实验将在特种纸上收集血的方法进一步应用于对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病的群体筛查。虽然这项技术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还处于初期,GlaxoSmithKline (GSK, King of Prussia, PA)和其他公司在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常规小分子定量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该技术在样品的采集和储存环节中体现出了道德和成本上的双重收益。这项技术有助于减少、改善和替代药物开发中动物的使用。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是采集充足样品的同时,还需要保证适当的全血采集体积且避免过多的使用动物。因为典型的血滴只需使用15μL血液,所以采用干血滴进行药代动力学和毒素动力学研究是比较合适的。如此小的采样体积只需要从一只啮齿动物体内连续取样而不需要从许多动物体内取样得到混合的血样,小儿科的试验也是如此。另一个考虑是运输和储存过程成本的节省,因为不管是需要干冰还是冷藏,运输体积都可以达到最小化并且可以远程进行临床实验。使用干血滴方法的典型分析过程包括如下步骤:将血滴到特种纸上(典型的是15~20 μL,但一些研究者使用100 μL),然后将点样卡放到一个垂直的干燥架上,放置2 h或过夜,干燥后,将点样卡封入放有干燥剂的塑料拉链袋中,室温条件下运输到分析实验室中,再将卡片钻孔(典型的为3~4 mm)并排列成96孔板的形式,最后加入萃取剂并混合振荡30~60 min,除去上清液并注入液相色谱-质谱仪中进行分析。

  虽然这项技术在采集和储存样本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生物分析和检验分析要比标准的血浆分析复杂得多。通常需要优化的部分包括卡片类型的选择和萃取剂的选择。其他的优化部分需要依赖更低的定量检测限,包括点样和钻孔的尺寸。目前有4种类型的商品化卡片用于干血滴分析的开发和验证,其中两种卡片在使用添加剂进行化学处理后可用于细胞裂解(抗菌剂)和蛋白质变性,另两种卡片未经任何处理。虽然这些卡片添加剂在某些情况下增加了卡片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增加了对质谱检测的抑制并需要充分的色谱分离,因而增加了方法的开发时间。

  1 干血滴卡片样式

  图1是目前使用的干血滴卡片的样式。卡片包含滤纸或类似的媒介,用硬纸板包裹以方便处理操作。为了方便鉴别,需要将它们标上色标,其标准尺寸如图2所示,此设计易于干燥、储存、运输和自动化。如图2所示,标准的卡片包含4个样品点和足够的空间用于置入条形码以便识别标签。为了能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更加充分地保护干血滴,目前正在设计一种塑料涂层的卡片,该塑料涂层设计的缺点在于增加了与封面相关的干燥时间及钻孔和卡片加工前额外的手工操作。

你没有登陆,无法阅读全文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标签:
点赞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