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嵌入式系统中存储器性能研究

版权信息:站内文章仅供学习与参考,如触及到您的版权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0 引言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的进步,在单一芯片上动态随机存储器实现了更高密度的比特位,使得计算机系统在计算速度迅猛发展的同时,内存容量极大的扩大。伴随着集成度的提高,存储器单元呈现失效的可能性随之增大,失效的形式和原因也趋于更加复杂化。存储器测试的目的是确保其每个单元能够存储数据并且惟一的寻址、读、写。存储器的测试面临两方面的要求:较高失效类型覆盖率,尽可能检测出潜在的存储器故障;较少的存储器操作,以便缩短检测时间。因此存储器测试应能够在一定的测试时间内得到可能的最佳故障覆盖率。由于对存储器进行物理检测是不可能的,可行的办法是将待测存储器的访存结果与认定无故障的存储器的访存结果做比较。

  1 DRAM的原理及失效模型

  动态内存的结构和ROM及SRAM有较大的不同。图1是动态内存的总体结构。内存单元按照行、列组成阵列。地址首先分为行地址和列地址,行地址经过译码器,选中一行内存单元。列地址选择数据输出到数据输出端。

  

  图2是内存单元的结构图。动态内存使用一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来存储一位数据。由于电容量很小,数据读出消耗电容上存储的电荷,读取以后需要重新对电容充电。并且由于电容自身的漏电,动态内存需要定期刷新。

  

  图3是读写控制电路示意图。图中显示了读取1位数据的过程。假设这个单元存储的数据为“1”初始状态(图3(a)),电容电压为V,数据线D和电压均为0.5 V,T1,T2,T3均截止。首先,T3导通,电容上的电荷使数据线D上电压为0.5 V+a。放大器对信号放大,使得数据线D上电压为V,上电压为0,读出数据“1”(图3(b)),同时对电容充电,电容电压为V(图3(c))。然后T3截止,T1,T2导通,数据线D,上电压恢复为0.5V。电路恢复初始状态(图3(d))。

  

  假设存储器实效仅仅被单元状态的跳变所激活,即不考虑不改变状态的写操作时出现的失效。存储器的失效模型可以表述为如下:

  (1)粘滞实效(Stuck-at Faults,SF)。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单元固定为s,s∈(0,1),不因对该单元的读写而发生状态的变化。

  (2)组合实效(Coupling Faults,CF)。存储器某些位的跳变导致其他位的逻辑值发生非预期的变化。组合失效的产生归咎于单元物理上毗邻所产生的分布电容或者是单元间的电流泄漏。2个存储单元之间的组合失效称双组合实效。例如:对于单元j的一个0→1或是1→0的写操作将会改变i单元的内容,使之状态翻转。但是反之i单元的状态改变并不一定也会对j产生影响。

你没有登陆,无法阅读全文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标签:
点赞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