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冷连轧机辊缝自动标定原理及应用

版权信息:站内文章仅供学习与参考,如触及到您的版权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液压导航网

  

  

  现代冷连轧机基础自动化控制中,液压辊缝控制(HGC)系统是最为复杂、技术含量最高、测量设备最为精密的系统之一[1]。在轧机正常轧制带钢前,更换工作辊或支撑辊后使整个轧机的轧制线发生了改变,所以必须对轧机液压辊缝控制系统进行机架液压辊缝零点标定,通过标定可以获得轧制力、辊缝位置、辊缝倾斜的零点标准,只有获得以上3种变量的零点标准,轧机才能实现正常轧制时HGC系统的自动控制功能。可以说机架液压辊缝标定是轧机进行液压HGC不可或缺的前提,是实现冷连轧生产高精度成品的必要条件。本文立足于2007年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新建1 450 mm冷连轧机调试实践经验,针对其它生产线冷轧机辊缝自动标定过程进行完善与精简,从辊缝自动标定的技术原理出发,介绍1 450 mm冷连轧机标定过程,为生产顺行提供依据和保证。

  1 辊缝标定理论基础

  轧机机架液压辊缝标定是建立在轧机弹跳方程的基础上。

  弹跳方程:h=S0+(P-P )/K (1)

  式中,h为轧件出口厚度;S0为空载辊缝;P为轧制力;P0为影响辊缝的轧制力极限值;K为轧机刚度。

  

 

  如图1所示,轧件塑性线斜率为,轧机弹性线斜率为K。当某种因素影响轧件塑性线由B变化到时,为保证轧机出口带钢厚度h不变,需调整轧机辊缝△S,使轧机弹性线由A变化到A’。厚度控制的基本原理是:无论轧制过程如何变化,总使轧机弹性线A与塑性线B相交于等厚轧制线C0轧制力在作用的过程中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对辊缝的影响会从大到小变化,在轧制力相对较小时,辊缝变化呈非线性,当轧制力达到P0时,辊缝变化开始呈线性趋势。而这种影响是通过轧制力作用在轧辊两端产生的,辊缝的非线性段计算方法如下:

  SP=CP×(P—P0) (2)

  式中,s 为轧制力对辊缝的影响值;C 为轧制力对辊缝影响的补偿系数,当P>P。时,进入线性段后则C 为0[3]。

  通常在轧制前启动辊缝标定功能,将轧辊按初始压力P。压靠到一定程度,并将此时的辊缝.s。确定为轧机调整的零辊缝。通过辊缝标定将图1中曲线的非线性部分进行处理,把s 前面非线性段去除,实现在正常轧制时轧制力和辊缝之间的线性化。

  2 辊缝标定测量系统与轧制线标定

  2.1 辊缝标定测量系统

  鞍钢1 450 mm冷连轧机辊缝标定测量系统主要包括:液压缸位置检测和轧制力检测系统。其中,液压缸位置检测元件主要采用日本Sony公司位置传感器,该位置传感器精度达到0.001 mm,可以精确检测辊缝标定时液压缸杆的具体位置。轧制力测量系统采用德国HYDAC公司的压力传感器,它利用液压缸油腔将液压油压力传递给压力传感器,测量到的压强与相应活塞面积相乘,得到实际轧制力,这种压力传感器工作稳定,其精度完全满足现场要求,被广泛应用在辊缝标定轧制力测量系统中[3]。

你没有登陆,无法阅读全文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标签:
点赞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