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液压流体力学 第一节 液压油液的物理性
第一节 液压油液的物理性质
一、密度
单位体积液体的质量称为液体的密度。体积为V、质量为m的液体的密度ρ为
ρ= m/V (1-1)
矿物型液压油的密度随温度和压力而变化的,但其变动值很小,可认为其为常数,一般矿物油系液压油在20℃时密度约为850~900 kg/m3 左右 2.可压缩性 液体受压力作用而发生体积变化的性质称为液体的可压缩性。 液体的压缩性可用体积压缩系数κ表示。
液体体积压缩系数的倒数,称为液体的体积弹性模量,以β表示,
即 β=1/κ
液压油的体积弹性模量和温度、压力以及含在油液中的空气有关。一般在分析时取β=700--1000MPa。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情况极像一个弹簧(称为液压弹簧):外力增大,体积减小;外力减小,体积增大。
液体的可压缩性很小,在一般情况下当液压系统在稳态下工作时可以不考虑可压缩的影响。但在高压下或受压体积较大以及对液压系统进行动态分析时,就需要考虑液体可压缩性的影响。
二、粘性
1) 粘性的概念
液体在外力作用流动(或有流动趋势)时,分子间的内聚力要阻止分子间的相对运动而产生一种内摩擦力,这种现象叫做液体的粘性。 液体只有在流动(或有流动趋势)时才会呈现出粘性,静止液体是不呈现粘性的。如图:
液体的粘度示意图()
μ为比例常数,有时称为粘性系数或粘度。以τ表示切应力,即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则
τ=μdu / dy (1-5)
这就是牛顿的液体内摩擦定律。 2) 粘度
液体的粘性大小可用粘度来表示。粘度的表示方法有动力粘度μ、运动粘度ν、相对粘度。
(1)动力粘度μ
式(1-5)中μ为由液体种类和温度决定的比例系数,它是表征液体粘性的内摩擦系数。
如果用它来表示液体粘度的大小,就称为动力粘度,或称绝对粘度。
动力粘度μ的物理意义是:液体在单位速度梯度下流动时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内摩擦力。动力粘度的单位为Pa·s(帕·秒,N·s/m2 )。
以前沿用的单位为P(泊,dyne·s/c m2)。单位换算关系为
1Pa·s = 10P(泊)= 1000 cP(厘泊)
(2) 运动粘度ν
液体的动力粘度μ与其密度ρ的比值,称为液体的运动粘度ν,
即 ν=μ/ρ (1-6)
运动粘度的单位为m2 /s。 以前沿用的单位为St(斯)。单位换算关系为
1 m2 /s=104 St(斯)=106 cSt(厘斯)
就物理意义来说,ν不是一个粘度的量,但习惯上常用它来标志液体粘度,液压油液的粘度等级是以40℃时运动粘度(以mm2/s计)的中心值来划分的。
例如,牌号为L—HL22的普通液压油在40℃时运动粘度的中心值为22 mm2/s(L表示润滑剂类,H表示液压油,L表示防锈抗氧型)。
(3)相对粘度
相对粘度又称条件粘度,它是按一定的测量条件制定的。根据测量的方法不同,可分为恩氏粘度°E、赛氏粘度SSU、雷氏粘度Re等。我国和德国等国家采用恩氏粘度。 |
2) 粘度的影响因素
液体的粘度随液体的压力和温度而变。
对液压油来说,压力增大时,粘度增大,但影响很小,通常忽略不计。 液压油的粘度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温度升高时,粘度下降。在液压技术中,希望工作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越小越好。
粘度随温度变化特性,可以用粘度-温度曲线表示。
三、其它性质
物理性质: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作单位温度变化时所需要的热量)、导热系数、流动点(比凝固点低2.5℃的温度叫做流动点)与凝固点、闪点(明火能使油面上油蒸气闪燃,但油本身不燃烧的温度)与燃点(使油液能自行燃烧的温度)、润滑性(在金属摩擦表面形成牢固油膜的能力)等。
化学性质:
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水解稳定性、相容性(对密封材料、涂料等非金属材料的化学作用程度,如不起作用或很少起作用则相容性好)和毒性等。
化学性质:
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水解稳定性、相容性(对密封材料、涂料等非金属材料的化学作用程度,如不起作用或很少起作用则相容性好)和毒性等。
相关文章
- 2018-11-02PLC自动化课程 第四章 编程方法
- 2018-11-02PLC自动化课程 第一章 PLC概述
- 2018-11-05PLC原理及应用课程 第一章 PLC概论
- 2018-11-05第二章 液压流体力学 第二节 液体静力学
- 2018-11-05自动控制理论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3.9 根轨迹法简介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