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音学仪器及生理语音学研究
语音学是一门研究言语过程的学科,主要借助各类仪器(包括计算机)来研究语音的产生、传递和接收过程中的特性及其变化规律,涉及语言学、生理医学、物理声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边缘性科学。早期称它为“仪器语音学”和“实验语音学”。由于语音学的本质是实验的,因此上个世纪70年代后就逐渐以“语音学”取代“仪器语音学”或“实验语音学”的名称[1]。
中国的现代语音学研究可以认为起始于刘复先生1 9 2 4 年在北京大学国文系建立“语音乐律实验室”,它标志着现代语音学在中国进入了系统科学的研究阶。刘复先生的《四声实验录》利用浪纹计第一次阐明了基频是声调的物理基础,这是中国学者对世界现代语音学理论的重要贡献。后来周殿福,吴宗济又采用了生理的研究方法出版了《普通话发音图谱》。《汉语普通话单音节语图册》(1 9 8 6 )和《实验语音学概要》(1989)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的现代语音学已有所发展并逐渐成熟。
语音生理的研究一直是语音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言语产生,语音病理,嗓音类型和口鼻腔调音的机理,大脑感知和情感分析等方面。语音学科的前沿已逐渐从语音产生的声学和生理平面接近语音产生的生物机制平面。
本文对国内主要的现代生理语音学仪器作一简单介绍,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使用方法和研究内容进行说 明 。
1 发音部位的运动模式
1.1 电磁发音仪 EMA
3D电磁发音仪是近十年才发展和开发出来的语音学研究仪器。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实时监测发音器官的运动,在口腔发音部位的定位和时间域上都有较好的精度,并且对人体几乎无损害,克服了以前基于X光技术仪器的局限,使得大量采集发音材料进行语音的生理研究成为可能。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将接收传感器沿矢状平面中线粘贴在发音人的上唇(UL)、下唇(LL)、下齿龈脊(Jaw)、舌尖(TT)、舌中(TM)、舌背(TD)等部位。社科院语言所(胡方,2003)[2]和香港城市大学都有所研究。
1.2 动态电子腭位仪(EPG)
使用静态的腭位照相记录音段的舌腭接触和利用X 光拍摄发音过程的方法,揭示了辅音的静态发音部位和侧视图的动态口腔发音姿态,但不能看到发音过程中口腔内舌与上腭平面的动态接触动态过程和精确的接触位置。
近十年来,国内引入了动态电子腭位仪,它能真实反映语流中舌-腭接触的细节变化,并可以和许多其它仪器联合使用。按照发音人口腔形状做成电子假腭(内含 62/96 个银质电极),根据发音时舌头与硬腭接触时通电与否,舌腭的接触位置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1 秒种内拍摄 100 张舌腭接触照片),给研究者以视觉反馈。
相关文章
- 2024-02-08油类的自动计量
- 2022-06-02MIC-2031-2FCAN转以太网虚拟总线网关在工业控制中的解决方案
- 2024-03-15风冷节能装置的应用探讨
- 2023-08-18一种现场γ射线能谱测量仪的研制
- 2022-12-26基于SPCE061A的汽车倒车防撞报警器设计与研究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