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霉菌对黑白底片的危害研究

版权信息:站内文章仅供学习与参考,如触及到您的版权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底片是一种重要的影像资料档案,在长期的保存过程中,受到温湿度、光照、霉菌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相当部分的珍贵底片出现了霉变、 乳剂层脱落等现象,严重影响其观赏和保存价值。 霉菌对常见的醋酸片基和聚酯片基胶片的危害极大,在高温高湿下可直接造成乳剂层的脱落,使影像丢失。 在较低的温湿度下,霉菌的破坏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易被注意到,从而产生长期的危害。 研究表明,霉菌对底片密度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在和湿度的共同作用下,使底片影像发灰;霉菌主要影响底片的解像力,底片霉变后解像力下降,且湿度越大,下降越多,底片影像越不清晰。

    1 底片构造与霉菌的滋生

    1.1 底片的构造与物质组成

    各种银盐型黑白底片虽然用途各有不同, 但其结构基本相似,一般都是由保护层、乳剂层、防光层、底层、片基、背涂层等几部分组成。黑白底片的构 造如图1所示。

    保护层涂在乳剂层表面, 它是由照相明胶等组成,厚度约为1~2μm,其作用是防止乳剂层因摩擦而被划伤;乳剂层是胶片中唯一具有感光作用的一层,乳剂层的主要成分是卤化银和明胶, 感光物质主要以溴化银为主, 卤化银以极细微的颗粒状态均匀地分散在明胶中;防光晕层是一层着色染料层,它介于乳剂层和片基层之间或片基层与背涂层之间, 起防止入射光在乳剂层和片基分界处形成反射光的作用, 并有避免反射光返回乳剂层产生干扰图像的作用; 底层是为了使乳剂层和支持体很好地粘连在一起,防止在显影加工过程中乳剂层脱膜,底层是由照相明胶、水、有机溶剂等组成;片基是用途最广泛的一种支持体,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三醋酸纤维素酯片基和聚酯片基两大类; 背涂层是位于片基背面的一层有色或透明的明胶质膜, 有防静电、 防卷曲的作用。

    1.2 霉菌

    霉菌亦称丝状真菌,是真菌的一部分,凡是生长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或絮状菌丝体的状,直径约为2~10μm,菌丝可以无限地伸长和产生分枝,分枝的菌丝相互交错在一起形成菌丝体。 霉菌的菌丝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深入培养基内部吸取营养物质,称为营养菌丝;一部分伸向空中具有繁殖功能,其上着生孢子,称为气生菌丝。霉菌属于中温微生物,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5℃,30℃左右的生长最为旺盛;霉菌最适宜的生长相对湿度为75~95%RH,当相对湿度大于90%RH时,其繁殖最旺盛。

    1.3 底片霉变的原因及底片上霉菌类别

你没有登陆,无法阅读全文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标签:
点赞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