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谐衍射特性的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设计
1 引 言
红外辐射主要有近红外( 0. 75 ~2. 5 μm) 、中红外( 3. 2 ~4. 5 μm) 和热红外( 8 ~ 14 μm) 三个大气窗口,目前的红外光学系统绝大多数为其中某个单波段系统。单波段成像技术从单元到线阵及焦平面的发展已较为成熟,但随着伪装技术的发展,侦察识别目标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单一波段红外探测系统获取的信息量有限,不能满足现代军事侦查全天候、高分辨率和实时传输的需求[1]。如果热成像系统能在中波、长波两个波段获取目标信息,就可对复杂背景进行抑制,提高对目标的探测和识别效果,从而显著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在各种武器平台上的通用性。因此,双波段成像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技术优势。在国外,很早就提出了双波段成像系统的研究,其中有一些已在实际系统中得到应用。由于可供选择的红外材料有限,能响应两个波段的双波段红外探测器技术还不成熟,早期应用多为分光路或部分共光路系统。这些系统在进行不同波段图像融合时,像元配准误差大,影响探测精度和容易混淆被探测目标,得到并不真实的信号强度[2]。从美国等一些国家在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研制双色和多色探测器至今,国内外在双色探测器的研制上都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加上 1995 年 Sweeney 等人分别提出了谐衍射透镜( HDE) 的概念,为一系列分离波长处获得相同光焦度提供了理论支撑,基于这种全新器件的双波段共光路成像系统得到了成功应用。
利用谐衍射透镜的特性,本文讨论了谐衍射光学元件的成像理论和色散特性,对含有谐衍射面的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进行了研究,从衍射理论出发,弥补了多波段成像过程中的大色散缺点,并给出了公式和具体设计[3]。在 4. 4 ~5. 4 μm 和 7. 8 ~8. 8 μm波段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适合现代空间和军事对红外双波段探测的高精度要求。
2 理论分析
2. 1 谐衍射光学元件的成像理论
对于谐衍射镜来说,其特点是相邻环带间的光程差是设计波长 λ0的整数 p( p≥2) 倍,突变深度d 也是普通衍射镜的 p 倍。图 1 示出普通衍射和谐衍射元件的对比。
这就说明,对于谐衍射镜,凡满足的波长都将汇聚到共同的焦点处。p 是设计时确定的参数,谐振波长可由上式确定选取,p 越大,光谱波段内的谐振波长越多,p 提供了新的自由度。例如,取p = 2,中心波长 λ0= 10 μm,则整数 m 可以选 2,3,4,5,分别对应波长 10 μm,6. 7 μm,5 μm,4 μm,这些波长称为谐波长。在谐波长处,光焦度保持不变,衍射效率均达到 100%[4]。
相关文章
- 2023-09-06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环境振动影响评价
- 2021-12-25分布式Zigbee多节点传感器数据融合轨迹关联
- 2023-07-17OMRON柔性运动控制器FQM1在高速绕线机中应用的探讨
- 2022-06-15恒温槽(炉)温场检测/校准的几点技巧
- 2023-08-05电导变送器的研究与应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