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保障最佳疗效
1 疾病治疗究竟靠什么?
患者的病究竟是靠什么治好的, 是打针? 吃药? 还是靠手术刀治好的?这里以肺癌为例, 2005年美国肺癌172000例, 死亡163000例, 五年生存率小于 15%; 欧洲22个国家联合调查42种癌症, 覆盖180万人, 5年生存率小于20%; 我国肺癌5年生存率小于 10%, 平均为6- 7%。换句话说, 晚期肺癌无论走到哪里, 也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难以缓解病情。其他肿瘤的情况基本与之相同。
但是, 肿瘤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 如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争取根治, 5年生存率将大于 90%, 其中不少可存活10- 20年, 甚至更长。由此可见, 延长肿瘤病人生存期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早期诊断。而对于一些急症来讲, 如: 心梗、脑梗、肺动脉栓塞等, 倘若能够在2小时内溶栓治疗, 其治疗效果甚佳; 如果在6小时后溶栓, 则效果减半; 一旦到了12个小时以后再治疗, 则病死率尤高。再从慢性病来看, 如: 类风关, 早诊断、早治疗, 患者不致残、不僵直; 如果误诊2年, 则50%的病人致残。传染病也是一样, 如肺结核一旦误诊后, 不仅传染正常人, 而失去初治的机会, 转入复治或难治的重症。创伤骨折也是这样, 要及时复位固定, 误诊后没能及时复位将造成畸形愈合或骨不连。因此, 最好的药物、最好的手术是时间, 只有在早期诊断的前提条件下, 那些药物、手术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一旦晚了则什么方法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2 医学影像能否早期诊断疾病?
对于一家医院来讲, 缺少任何一个临床科室, 其医院照常运行; 但是, 唯独不能没有医学影像科, 就这一点来讲, 医学影像科就奠定了它在医院中的作用和地位。那么, 医学影像有没有能力达到早期诊断疾病呢? 答案是肯定的。医学影像可以早期发现病变, 准确定位、定性, 还可以对疾病的发展进行分期, 帮助临床评价治疗效果, 以及随访。以垂体微腺瘤为例, 临床医生看不见、摸不着, 甚至以前拍片也不能看清; 超急性脑梗塞, 普通CT、磁共振看不见, 会遗漏。而现在却不同, 有对比增强、动态观察, 有弥散加权、灌注成像等一些新技术的开展, 可以在治疗前对有些疾病进行定性诊断, 减少了过去开膛剖肚的术前“剖胸、剖腹探查”, 改善了病人的预后, 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提高了生活质量。
3 早期诊断是靠影像诊断还是靠影像技术?
而可以定性的征像、证据, 是靠谁去寻找、去发现呢?诊断证据的发现不是靠诊断医师, 他( 她) 只是对诊断证据起到认识、评价的作用, 相当于“法官”。而证据的寻找、采集是靠影像技师来完成的, 他( 她) 相当于寻找证据的“侦探”。他( 她) 充分利用当今的数字技术, 如: 平扫、薄层、三维重建、注射对比剂、延时扫描及后处理技术, 将病灶全方位展示。因此, 全军医学会放射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肖湘生教授感叹到: “治疗离不开影像诊断, 而影像诊断又离不开影像技术。”
相关文章
- 2023-12-26VPN在PDM中的应用
- 2022-06-06基于单片机和TEA5767HN的FM收音机系统的设计
- 2024-04-07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呼气丙酮分析
- 2023-01-18基于全站仪测距的超声波液位计检校方法的提出和研究
- 2023-04-27平展流冷态湍流场的PIV测量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