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稠油密度测定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

版权信息:站内文章仅供学习与参考,如触及到您的版权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辽河油田目前年产原油1200多万,t其中2/3左右为稠油。由于稠油的粘度比较大,为保证将油品安全、及时、高效地输送出去,管输温度(出站温度)一般需控制在70℃~80℃之间。目前在油田的贸易交接计量中测定原油密度执行的标准是GB/T 1884—2000《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虽然标准内容对密度测定过程中有关样品制备、读数方法等做了许多详细的规定、说明,但由于稠油的特殊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无法解决。下面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逐一提出来,对照现行的标准及测定方法加以讨论。

  1 原油中轻组分的挥发

  按照GB/T 1884—2000《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中7·2·1条规定[1],我们选择试验温度为输油温度±3℃,由于试验室温度及其它条件不能满足试验要求,因此我们选择使用恒温水浴以满足试验温度条件。在测定过程中我们遇到两种特殊情况。

  1·1 样品中不断有气泡产生

  按照GB/T 4756—1998《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规定的方法取样,取样后样品中没有气泡,当把样品放入恒温水浴中加热时,开始有气泡产生,而且在整个加热及恒温过程中气泡一直在不断产生。由于气泡是在加热以后才产生的,应该肯定不是空气泡,而是由于在常压下油品温度较高导致部分轻组分挥发造成的,这一点交接双方没有争议,但在具体试验过程中该如何处理这些气泡及关于做样时间的控制存在不同意见。我们按照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做了五组密度分析实验:一种方法是试验时间在15min以内,只刮一次气泡;另一种方法是试验时间在25min左右,且刮两次以上气泡。数据结果见表1。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测定密度时间及刮气泡次数对密度测定结果影响特别大,两种

不同方法测定结果平均相差6·5kg/m3,这就意味着每1000m3原油质量相差6·5,t也正因此交接计量双方存在很大争议。按照标准10·1条要求,在测定密度过程中要减少轻组分的挥发,因此,我们认为应该保留轻组分即气泡测定密度,但标准10·2、10·8条中又规定要将所有气泡除掉(对稠油这种特殊油品来看前后似乎存在矛盾)。由于标准当中对由于轻组分挥发而产生的气泡问题没有明确规定该如何处理,交接计量双方各抒己见,导致无法实现正常交接计量。经过我们多次现场观察、试验,对有气泡产生的油品密度测定确定如下方法: (1)做样时间控制在10min以内; (2)测定过程中刮1~2次气泡。但我们认为这还只是解决了眼前的交接计量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按照这种方法测定密度结果是否准确,换句话说,计量数据的准确性还是值得商榷。

你没有登陆,无法阅读全文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标签:
点赞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