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CAPP技术在制造业的发展与展望

版权信息:站内文章仅供学习与参考,如触及到您的版权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引言

    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两大显著特点。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制造业的制造模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亦日益广泛。CAPP(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是指借助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支撑环境,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逻辑判断和推理等的功能来制定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其实质是以计算机为辅助手段,解决产品制造过程中存在的有关材料、工装、过程等工艺问题,它是CAM和CAD之间的过渡环节,具体描述了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包括零件加工、产品装配等)相关的条件和过程,是产品制造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一、CAPP发展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CAPP的研究工作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在制造自动化领域,CAPP的发展是最迟的部分。世界上最早研究CAPP的国家是挪威,始于1966年,并于196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个CAPP系统AUTOPROS,并于1973年推出商品化的AUTOPROS系统。

    早期的CAPP系统一般以成组技术为基础,把零件按照相似性分类归并成族,设计出该族的样件并制定出该零件族的标准工艺过程。进行工艺过程设计时,结合零件的具体工艺信息,修改该零件族的标准工艺过程,生成加工零件的工艺过程,这种系统称为变异式CAPP系统(也称派生式或检索式系统)。如美国国际计算机辅助制造公司于1976年开发的CAPP(CAM-I'S Automated Process Planning)系统,英国曼彻斯特大学1980年开发的AUTOCAP系统均属此类系统。这类系统针对性强,适应能力差,柔性差。

    七十年代中期,人们开始研究刨成式CAPP系统。创成式CAPP系统是采用一定的逻辑算法,对输入的几何要素等信息进行处理并确定加工方法,从而自动生成工艺过程。美国普渡大学1977年开发的APPAS系统,美国普渡大学和滨洲大学1983年联合开发的TIPPS系统均属此类系统。由于工艺过程涉及的因素太多,完全自动生成工艺过程的通用系统仍停留在研究阶段。

    八十年代初,刨成式CAPP系统的研究开始转向具有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方面。专家系统可以模拟工艺专家的逻辑思维方式,利用专家的知识对非确定性工艺过程设计做出逻辑决策。1981年法国研制的GARI系统,是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系统。东京大学1982年研制豹TOM系统把产生式规则用于知识表达,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工艺过程设计;它还能前接CAD系统,后接数控编程系统,输出数控加工指令。这两个系统开始了智能CAPP系统的研究。

    我国的CAPP技术研究工作开始于70年代末。1983年,同济大学发表“TOJICAP”系统后,逐渐得到了各高校、研究单位和工厂的重视。随后北京理工大学研制出BITCAPP系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表了BHCAPP系统。迄今为止,国内已开发的CAPP系统约有几百个,有少数系统开始应用于企业。

你没有登陆,无法阅读全文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标签:
点赞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