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GC/MS联用及其实验技术

版权信息:站内文章仅供学习与参考,如触及到您的版权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气相色谱法的历史始于1941年,1955年第一台商品气相谱仪问世。在以后十年左右的时间内,很快建立了气相色谱(GC)与质谱(MS)的联用技术。气相色谱法是有力的分离手段,但作为鉴定有很大的局限性;质谱法是迄今为止样量最少、信息量很大的鉴定工具,但它要求纯样品。这二种技术的完美结合,既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又弥补了各自的缺陷。所以,GC/MS联用被当时一些化学家称之为一种划时代的分析技术。本文从两个方面讨论GC/MS联用和它的有关实验技术。

  1今日的GC/MS联用技术

  1.1高分辨毛细管色谱的联用

  早先的气相色谱柱是填充柱,主要缺点是分辨率低,因此毛细管色谱代之而起。毛细管色谱的主要优点是色谱峰窄、分辨率高,与质谱相连可提高检测灵敏度。毛细色谱柱从当初的玻璃毛细管发展到熔融弹性石英毛细管,提高了柱的柔软、挠曲性,使用极为方便。其固定相由非交联的变为交联的,最高使用温度提高20~30℃,并降低柱流失。目前已经有400~450℃的高温色谱柱,但是GC/MS联用还有赖于接口装置,后者在商品仪器中允许承受的稳定温度不超过350℃。与填充柱相比,高分辨毛细管色谱的缺点是样品载量小,定量误差大。目前发展的大孔径毛细管柱有助于改善上述的不足之处。弹性石英毛细管孔径有四种,即0.25、0.32、0.53和。.75mm。由于质谱仪离子源真空的限制,联用时通常一使用前二种孔径,只有使用能去溶剂峰的开口分流接口装置,才使用0.53孔径。

  GC/MS联用的关键是GC的大气压出口和质谱的高真空入口如何相连,这就是接口的问题。在填充柱的条件下每分钟有数十毫升的载气流量,而维持质谱离子源的高真空所要求的流量也就是每分钟1一2毫升。因此,早先的接口是通过限制针阀来实现,缺点是样品损失太多。这就导致研究高样品得率和富集样品的接口。1964一1965年期间发展了三种各有特色的接口装置,即嘴型、微孔扩散型以及薄膜型。以后,在毛细管色谱一质谱的联用接口上发展了二种类型。一是七十年代发展的开口分流接口。在联用时GC的出口仍处于大气状态,且通过反吹使溶剂峰不进入离子源。当然装置的尺寸要求颇为严格,才能保持高的样品得率。另一种是更为简单的方法,即将毛细管直接插入质谱的离子化室。毛细管的流量通常为1毫升/分钟,能满足质谱仪的真空要求。目前各公司推出的Gc/Ms仪绝大多数采用后一种方式。

  1.2LZ高灵敏度的动态质谱仪

  GC/MS联用仪中绝大多数是使用四极杆质谱仪,它属于动态质谱仪中的一种。与磁质谱相比,它具有灵敏度高、扫描速度快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从离子的传输率角度看,前者可达50%一90%,后者仅为1%一0.1%,故四极杆质谱具有很大的优势。它能达到looPg一Ing的检出灵敏度。对磁质谱仪来说要达到这样的灵敏度,需付出较大的代价,导致成本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四极杆质谱仪的灵敏度也主要在离子检测系统上的改进,如后加速电压,光电倍增管的使用等。当然,选择其它类型的动态质谱仪,如离子阱,也是一个重要途径。

你没有登陆,无法阅读全文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标签:
点赞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