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基于工作过程的仪器分析教学

版权信息:站内文章仅供学习与参考,如触及到您的版权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1 引 言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但随着科学技术高度细化和综合化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相结合。因此,近年来高等教育出现了从重视专才教育向提倡专才教育和通识教育相融合的重大转变。从知识多元化的角度而言,通识教育很好的弥补了专才教育的不足,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但是,目前一些大学简单地将通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等同起来,出现了培养的大学生“什么都懂,什么都不懂”的现象。当学生走向社会时发现,社会需要的是那些兢兢业业在自己岗位上奉献自己某种专长的人才,而那些通而不专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需要[1-2]。实际上,不是专才教育和通识教育相融合模式的错误,而是目前在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上都过多地注重陈述性知识的灌输,忽略程序性知识或策略性知识的传授,而导致职业能力获取的缺失[3-7]。造成了培养的人才不能与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实现零对接,必须在企业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在培训,才能适应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是否应该反思我们当前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过程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横向比较美国、德国的高等教育,实际上也在这个问题进行着思考探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了CDIO (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行))工程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世界各地已有100多所高校积极学习、探索运用这一模式进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而在德国双元制大学中倡导的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也很值得我们借鉴[8]。其实质是以完成一个项目完整工作过程的6个步骤(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作为每一个教学项目设计的基础,通过几个项目完整工作过程的训练,不仅实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这种严谨的工作方法正是目前科学实验分析工作所要求的。为此,我们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引入仪器分析教学中,进行了必要的探索。

2 基于系统化的课程设计观

2. 1 仪器分析课程的系统化设计

该教学法是以项目实施的实际工作过程为前提基础,所以课程中的实验项目设计不再简单地来源于原始教科书,而是要通过到研究院所或企业进行调研,收集整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岗位能力分析,并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其转化为教学实验项目。以实现“源于真实,高于真实”(见图1)。

 

2. 2 实验项目设计原则

实验项目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依据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按照能力进阶的规律进行排序。每一个项目的完成必须经过工作过程的6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你没有登陆,无法阅读全文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标签:
点赞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