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0轧机上支承辊轴承座强度分析
论述了在AGC改造中上支承辊轴承座的改造 ,利用有限单元进行强度校核 。
提高硅微谐振系统性能的一项有效措施
介绍了硅微谐振器系统的工作原理,重点给出了一种基于新型的DDS器件AD9954的智能谐振系统设计与实现.详细分析了AD9954作为智能精密驱动源的粗细搜索两种阶段工作流程并给出与DSP器件的数字接口技术.结合实验数据和扫频曲线,得出在不同真空度环境下谐振器的两种扫频结果,并对谐振系统的工作情况给予评价.
激光器纳米测尺原理
以笔者发现的激光频率分裂、模竞争、腔调谐等双折射双频激光物理效应,研制成激光器纳米测尺.激光器自身就是纳米量级位移传感器,利用腔内双折射元件把一个激光频率分裂成2个频率(⊥光模和∥光模);当一腔镜沿激光器轴线移动并使这两个频率扫过激光增益区时,强烈和中等程度的竞争交替出现,把出光带宽分成3个等宽区间;使激光纵膜间隔为出光带宽的4/3时,在腔镜移动第一个λ/8波长内强竞争使⊥光模抑制掉∥光模,第二个λ/8波长内中度竞争使⊥光模和∥光模可一起振荡,第三个λ/8波长内强竞争使∥光模抑制掉⊥光模,第四个λ/8波长内⊥光模∥光模均不振荡,激光器无光输出;4种状态重复一次,反射镜移动λ/2,计算出状态数,可知腔镜位移.由4个区域光偏振各不相同来判断腔镜位移方向.腔镜经一个机械测杆和被测物接触,实现被测物位移测量.测量范围已...
油缸实时检测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针对现有油缸检测系统检测手段和技术落后及检测精度低等缺点,提出把测试项目模块化后,将模块有机组织在液压缸运行过程中来完成油缸检测的控制策略。运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控制器)控制、CoDeSys组态软件和Visual Basic 6.0技术设计了一套油缸实时检测系统。试验结果表明,新的测试系统实现了实时检测、试验数据和曲线以及试验报告的输出和打印,提高了检测效率。
大功率刮板输送机阀控充液型液力偶合器研发
作为大功率刮板输送机的最有效的软启动装置之一,阀控充液型液力偶合器是目前制约我国大型刮板输送机的技术瓶颈。结合后部刮板输送机负载特性,提出了阀控偶合器性能需求,指出偶合器工作腔及控制阀组设计和制造等是阀控偶合器的技术关键。基于CFD方法优化设计了阀控偶合器腔型,采用单向流体—结构耦合(FSI)方法分析了泵轮强度,并对结构进行了优化,研制出高压外控型电液控制阀组,对无键连接轴超高压拆装、大型铜合金叶轮铸造等进行技术攻关,成功开发出1 000 kW阀控偶合器。试验表明所开发的偶合器控制阀组响应快速,偶合器整体特性满足后部刮板输送机要求。
面向主动回收的产品模块化设计方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产品可回收性能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本文在传统模块化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在产品设计初期融入了可主动回收产品的模块化设计思想,提出了基于主动回收产品的模块化准则,并且把主动回收度、内部聚合度以及外部耦合度作为优化目标进行模块划分。在算法部分,提出一种改进的免疫克隆多目标优化算法,该算法以变异操作为主,并通过去除较拥挤的抗体进行优化。最后,把该方法应用于内燃机模块划分中,与未优化的免疫算法进行对比,证明了改进免疫算法的优越性。
二次调节扭矩加载系统动态特性的研究
静液驱动二次调节技术是一项新型的液压传动技术。它具有控制方便、容易组成类似于电气系统的网络执行机构以及液压能回收与重新利用,甚至比电气系统更为简便等一系列突出的优点。二次调节技术的研究将极大地提高液压传动技术的应用范围和产品的竞争力。扭矩伺服加载系统是二次调节技术研究的一个典型装置,同时它也具有很好的应用背景。文章通过对二次调节加载装置全系统建模,分析了二次调节技术的一些内在动态特性,建立了二次调节扭矩加载计算机控制系统,用部分实验曲线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静液驱动二次调节扭矩加载系统实验
静液驱动二次调节技术是一项新颖的液压传动技术所描述的二次调节扭矩加载系统是为减速箱、材料等进行不同转速下加载实验而设计的.论述了加载实验台的硬件结构包括选用的传感器、电液伺服阀以及计算机数据采集卡的性能指标;设计了计算机控制系统与传感器、电液伺服阀之间的信号调理板电路并编制了基于Windows的Visual C++控制程序.在不同压力、不同负载条件下对加载系统中的转速子系统进行了阶跃、方波、斜坡和正弦响应实验.
连续铸钢前沿技术的工程化
论述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连铸和薄板坯连铸工程化关键技术的特点;介绍了连续铸钢领域轻压下、液压非正弦振动、电磁连铸等前沿技术的开发现状;阐述了传统连铸技术超高效率、高品质化及近终形连铸、电磁连铸开发的研发方向.
超音速火焰喷涂WC涂层替代电镀硬铬:疲劳和摩擦磨损性能
以WC涂层在飞机起落架的应用作为研究背景,对300M超高强钢基体上电镀硬铬和超音速火焰喷涂WC-17Co和WC—10C04Cr涂层的疲劳及与Al—Ni—Bmnze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WC涂层300M钢的疲劳寿命与无涂层300M钢的疲劳极限和过载下的疲劳寿命相当,WC涂层对300M钢的疲劳寿命不会产生不良影响;而电镀硬铬使300M钢的疲劳极限降低120MPa,疲劳寿命则降低70%-90%。疲劳失效分析表明,WC涂层中的疲劳裂纹在界面上发生偏斜,转向沿界面扩展,因此对基体的疲劳寿命没有影响;而电镀硬铬中的的疲劳裂纹扩展到基体表面,显著降低基体的疲劳寿命。10#航空液压油润滑下涂层与Al—Ni—Bronze合金的摩擦磨损表明,与电镀硬铬对磨时,A1一Ni—Bronze合金发生明显的磨损,同时因质量转移而导致电镀硬铬的质量显著增加;而WC涂层仅略有失重,相应地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