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液压式互联悬架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
为了提高军用车辆在复杂恶劣行驶工况下的抗侧倾和抗俯仰能力,提出一种新型液压式互联悬架系统。首先将前后悬架均采用双向液压缸作动器代替传统弹簧和减振器,然后将4个悬架系统的双向液压缸进行互联互通,设计成前后悬架同侧反向互接、左右悬架交叉反向互接的结构形式,并介绍该悬架系统各部件功能,最后结合不同行驶工况下4个悬架系统液压缸内油液流动情况,对该悬架系统抗侧倾、抗俯仰、悬架阻尼主动控制和能量回收工作原理进行详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悬架结构不仅可以实现车身姿态变化时的抗侧倾和抗俯仰,还可以实现悬架阻尼的主动控制,并能进行能量回收。
多液室环状液压扭振减振器的设计
为克服现有扭振减振器的减振性能不足和结构复杂问题,设计了一种结合液压式减振结构。其包括法兰盘、橡胶固定板、橡胶液室、橡胶小液室、惯性通道、壳体、橡胶膜,橡胶固定板通过双头螺柱、螺母固定在法兰盘上;橡胶液室与橡胶固定板以及壳体采用硫化工艺连接;橡胶液室圆周沿轴向每隔一定角度度挖去一部分空间螺旋叶片状独立的空间形成橡胶小液室;每一个橡胶小液室对应一个惯性通道通孔;橡胶小液室与固定在壳体的惯性通道以及位于壳体中的橡胶膜形成多个流体循环系统,在有限的空间内大大增加了扭振减振器可调节阻尼的最大范围。该结构有效解决了汽车传动系复杂扭振工况下的减振问题,证明了该结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移动式液压型电驱注入装置的研制
目前,对于低渗透油层,可以采取大排量注入驱油剂,在挖潜油层剩余油的同时补充地层能量,已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而注入设备作为该驱油工艺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直接决定了该工艺的可行性,故而高效、节能、安全性的液压型电驱注入装置应运而生,本文将通过实际应用论证其可行性。
混合动力装载机动臂能量回收仿真研究
针对装载机动臂能量损耗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动力装载机动臂能量回收及再生系统,该系统采用蓄能器作为储能元件。首先分析混合动力装载机动臂能量回收及再生系统工作原理,其次对元件进行数学模型分析,最后运用多学科领域复杂系统建模仿真平台(AMESim)进行建模,以柳工ZL50C为仿真对象,在典型工况下进行仿真,并与传统系统进行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混合动力系统动臂油缸响应速度快,能量回收效率达到66.9%,能量再生效率达到81.5%。该混合动力系统与传统系统相比,发动机为系统提供能量降低了21.3%,发动机油耗量降低了19.8%。该系统为装载机节能技术的研究提供思路,对于降低装载机作业成本有重要意义。
浅析液压式货油泵系统管附件管理的若干问题与对策
主要从物资采购与技术配合的角度,通过对比2018年至2022年液压式货油泵系统管附件管理存在问题和管理改进措施分析,介绍如何通过托盘管理提升液压式货油泵系统中种类繁杂、数量巨大的管附件在设计、采购、发放过程中的准确性,解决传统大型进口设备采购管理中出现的数据杂乱,拆套频繁等问题,实现提质增效的目的。
基于某兆瓦级风电机组的风轮锁结构设计及分析
风轮作为风电机组的关键旋转部件,实现其有效锁定是确保运维人员安全的必要条件。风轮锁主要由销轴、动力执行单元和功能附件组成。销轴在动力单元的推动和功能附件的协助下进入风轮锁盘的锁定孔,产生制动作用,承受风轮微动带来的载荷1。根据动力单元工作方式的不同,风轮锁的型式可分为机械式、液压式和电驱动式。
数控技术在液压式万能试验机改造中的应用
对使用年久、陈旧落后的万能试验机采用数控技术进行改造,可大大提高其技术性能和使用价值,研究的重点是被测试件的变形和载荷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兼容原试验机操作模式,差分法的使用可以很好地解决测量的准确性问题。
CAT技术在液压式万能试验机中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在现有条件下利用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对现有国产液压万能试验机的测试系统进行改进的一咱方法,实现自动检测,得到了客观的试验结果。
液压式振动锤液压马达的匹配研究
对液压式振动锤液压马达的匹配问题,提出应用速度特性概念进行匹配研究,阐述了定量液压马达、变量液压马达与振动锤匹配的原理和特性,为开发研制液压式振动锤进行动力匹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液压式振动冲击锤自身振动对液压马达运转性能的影响研究
阐述了液压式振动冲击锤液压马达输油管路液压油柱振动的机理,建立动力学模型与运动微分方程,揭示了振动响应的规律及其对液压马达运转性能的影响,为液压式振动冲击锤液压系统的合理布置设计,以及减小振动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