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速处理对Al-7Si-Mg合金组织与性能影响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选用T8态新型铝锂合金轧制薄板,厚度2.1mm,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 0.7Li,3.7Cu,0.7Mg,0.34Ag,0.11Zr,0.29Mn,0.32Zn,Al余量。对新型铝锂合金进行固溶处理,固溶温度 475~555℃,固溶时间15~45min。由于新型铝锂合金对固溶温度较敏感,固溶处理在KU-15-06-A型空气循环箱式炉中进行,控温精度和温 度场均匀性均保持在±1℃以内。固溶后的铝锂合金薄板经水冷后,进行单级人工时效。其中,淬火后常温停放时间≤30min。时效在DHG-9623A恒温 鼓风干燥箱中进行,单级时效工艺为165℃×20h,保持干燥箱温度均匀性在±1℃以内。
在配有引伸计的CMT-5105型万能电子试验机上,按标准ASTM E8/E8M-08进行拉伸试验,拉伸试验方向垂直于板材轧制方向。对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新型铝锂合金超声清洗后,采用FEIQuanta200扫描电子 显微镜观察拉伸断口形貌,分析其断裂形貌以及相析出和长大情况。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固溶温度对新型铝锂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新型铝锂合金不同温度(475~555C)溶30min,水淬+165℃×20h单级人工时效后的力学性能,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随固溶温 度的升高,新型铝锂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升高并最终趋于稳定,其中,屈服强度的提升极为显著; 弹性模量基本保持不变,约为80GPa; 断后伸长率降低明显。随固溶温度的升高,新型铝锂合金的第二相溶解得更加彻底,合金基体的过饱和度增大; 时效后,第二相析出的体积分数越多,合金的硬度和强度越高[11-12]。当固溶温度为545℃和555℃时,材料的强度增加已不明显,且断后伸长率降至6%左右,材料塑性降低严重。
图2为合金不同温度固溶后的显微组织。可以看出,475℃固溶后,合金经轧制工艺产生的板条状组织依然非常显著,晶粒相对细小,可看到细小的二 次相析出; 555℃固溶后,合金中由轧制工艺造成的板条状组织已不显著,轧制特征减退,组织粗化较为明显,晶粒粗大,二次相的析出更为显著。
合金不同温度固溶后的断口形貌如图3所示。固溶温度为475℃时,断口为典型韧窝断裂,韧窝密集且深度较大,而固溶温度为555℃时,其韧窝较 少且解理台阶增多,其韧性较差。结合拉伸试验结果可知,固溶温度在545℃以上时,新型铝锂合金塑性、韧性较差,该情况需在热处理过程中加以关注和避免。
经时效处理后的新型铝锂合金,其韧窝中的析出相较为显著。不同固溶温度下的相析出情况如图4所示。475℃ 固溶+165℃×20h时效后,析出的第二相形貌如图4(a)所示,第二相尺寸较小,且弥散分布在基体中; 535℃固溶+165℃×20h时效后,析出第二相形貌如图4(b)所示,其第二相尺寸较475℃的明显增大; 而555℃固溶并时效后,合金第二相尺寸半径接近微米级,如图4(c)所示。从热力学的角度来说,固溶温度越高,基体中的溶质原子含量就越高,时效过程中 析出的第二相的相变驱动力就越大,可减小第二相的临界形核尺寸,使形核率提高,最终导致析出相数量增加,尺寸减小,提高时效强化效果[13-14]; 但温度进一步升高至545℃或更高时,第二相晶粒不断长大,界面平直化,最终导致材料塑性大幅降低。
相关文章
- 2024-06-05符合新标准的医疗设备泄漏电流测试技术研究
- 2023-01-12基于DSP和CPLD的电机智能保护装置的设计
- 2022-06-22基于智能天线技术的TD-SCDMA系统应用研究
- 2022-05-09负荷预估信号在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2024-05-22运用传播时间法的时差式超声流量计设计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