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图谱——-科学计量学的新领域
科学知识图谱是在信息技术推动下,新近发展出来的一个新领域。虽然我国对科学知识图谱研究起步较晚,但根据对陈超美教授关于可视化软件 Citespace 的网站访问统计,2008 年我国排在世界第二位,访问率占总访问率的32.34%,而 2009 年攀升为第一,占总访问率的38.29%。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知识图谱已引起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2008 年大连理工大学WISE 试验室研究团队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关于科学知识图谱和知识可视化的学术专著 《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掀起了中国关于科学知识图谱研究的热潮。因此,本文拟从科学知识图谱起源入手,对科学知识图谱的理论与方法等作一简要介绍,以供国内同行广泛交流。
1 科学知识图谱概述
1.1 知识图谱的概念
科学知识图谱是把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科学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与科学计量学引文分析、共现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结合,用可视化的图谱形象地揭示科学发展进程和结构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属于科学计量学的范畴。
1.2 知识图谱与知识地图的关系
科学知识图谱与科学知识地图十分相似,甚至在不同的研究阶段、研究领域成为科学知识图谱的同义词。知识地图在狭义上就是表达科学技术知识或一般知识资源地理分布状况的地图[1]。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地图进入了电子时代,在Internet 和 Intranet 上普遍使用的超文本链接和应用链接就是知识地图的简单形式。这时,很多绘制知识地图的工具应运而生,如LotusNotes、 IBM 的 KnowledgeX 和微软的 Visio 等,它们都是基于数据库来绘制知识地图,有利于知识地图的动态更新和扩展。这就突破了局限于描述知识地理分布的知识地图界限,使展示知识与信息地理分布状况的知识地图,往往带有图谱功能,并可做出知识发现,此时,知识地图就逐渐演化为涵义与内容更加广泛的知识图谱了。在知识管理中应用自组织地图及信息可视化技术,对文献和网络信息进行自动分类,制作具有知识导向的自组织知识地图,基本上属于知识图谱或知识可视化的范畴。虽然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但其差异也非常明显,“地图”是一个以二维或三维空间形式显示地形和人类活动及相关特征的地理学概念,而 “图谱”是一个图像,以一定空间形式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展现与变化的系统概念,知识图谱比知识地图更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的进化规律[2]。
1.3 知识图谱的起源与发展
相关文章
- 2023-02-17高精度圆柱直径大量程在线测量系统
- 2023-12-08风冷热泵机组的三维设计
- 2024-02-06一种应用于智能热量表的电动流量调节阀
- 2023-03-03MRF-1型岩石试件加工机的研制
- 2024-05-21灰垢超声波特性研究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