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复合材料分散相分散均匀性的分形表征
针对传统的纳米复合材料分散相分散均匀性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以分形理论为数学模型基础,以纳米复合材料的透射电镜(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图像为评价对象的分散相分散均匀性的定量评价方法.运用离散对象构成的自然分形体的分形维数建立了分散相分散均匀性的数学模型.将纳米复合材料TEM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以纳米复合材料TEM图像的中心为圆心以不同的半径做圆,提取不同的圆内的粒子数与回转半径,并在双对数坐标中直线拟合.该直线的斜率的倒数即为分散均匀性参数,并以此作为评价分散相分散均匀性的指标.将该方法实际应用于聚合物基纳米填充复合材料分散相分散均匀性的描述,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某卫星平台多结构工况下的优化设计
采用航天器结构优化系统ESSOSⅡ(Engineering System of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for Spacecraft),对某复杂卫星结构进行了以重量最轻为目标、以其中复合材料板件的铺层厚度为设计变量的优化设计,考虑发射(收拢)和在轨(展开)2种结构工况下的基频和应力等约束条件.基于2种结构工况下的有限元模型,采用二级多点逼近寻优算法进行优化求解,每一次优化迭代过程中均需对各结构工况模型作有限元分析.优化后结构重量比初始设计有明显降低,且满足收拢、展开结构工况中的所有约束条件,为卫星结构分系统的改进设计提供了依据,同时进一步验证了ESSOSⅡ系统的有效性.
改进的小波阈值消噪法应用于超声信号处理
超声检测中回波信号信噪比低、易于被噪声淹没,小波变换是一种有效的提取缺陷回波的方法.建立了超声缺陷回波信号的数学模型,对基于小波变换的软、硬阈值消噪法作了改进,提出一种折中方法用于超声缺陷回波信号的去噪,同时以信噪比为目标函数对参数的选取也作了优化.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法非常适合用于超声信号的分析,能够很好地抑制噪声,它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小波软、硬阈值消噪法的优点,避免它们的缺点,使用该方法处理的信号相对于小波软、硬阈值消噪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去噪的效果,提高了回波信号的信噪比.
基于时延的高精度泄漏点超声定向检测方法
针对当前气体泄漏点检测定向精度低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时延的高精度超声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3个呈等边三角形分布的超声传感器接收由泄漏点产生的超声波,根据3路信号的相对时延值确定泄漏点的方向.为克服采样间隔对时延估计精度的限制,采用基于三次样条插值的时延估计算法估计信号时延值,并对不同核窗长度下的各100组实验数据的时延值进行误差统计,得到其均方差并与其Cramér-Rao下界比较,发现二者的变化趋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时延值均方差,超声传感器间距和泄漏点距离对定向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定向误差随时延值均方差增大而增大,随超声传感器间距增大而减小,随泄漏点距离增大而增大;定向精度比单超声传感器检测方法提高7~10倍.
单光束红外光二氧化碳分析仪
介绍了单光束红外光二氧化碳分析仪,该分析仪基于朗伯-比尔定律,采用光源稳流,单片机温度补偿及选用高性能红外探测器等技术,能够对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有效准确的测量和分析,且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智能空间的家庭服务机器人混合定位方法
智能空间在家庭服务机器人的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服务机器人的定位是其中的难点.首先提出了一种家庭环境下实现服务机器人进行家庭辅助操作的智能空间架构,然后对一种低成本的服务机器人混合定位方法进行了研究,该方法首先基于加权概率匹配定位算法的无线网络信号强度确定位置范围,然后读取智能空间中的无线射频标签进行位置计算,最后基于比例不变特征变换算法进行最终位置的视觉定位.在家居环境下的实验证明了该混合定位方法的有效性,该混合定位方法为服务机器人走入家庭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定位解决方案.
气动舵机高压反向直动式减压阀的设计及特性
气动舵机在防空导弹的飞行姿态控制系统中是关键部件,直接影响导弹的飞行稳定性及姿态控制能力。弹载高压气体经过减压为气动舵机提供动力,可以减小气源系统所占的空间且尽可能多地携带气体以利于提高导弹射程。针对某型号导弹,设计了一种具有锥形阀瓣的高压反向非平衡直动式减压阀,建立了该类减压阀热力学及静力分析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其设计校核软件。建立了基于AMESim软件的稳态及非稳态进口压力下的仿真模型,对其压力、流量特性及阀芯位移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减压阀在设计参数下具有较好的压力及流量特性,且理论计算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吻合较好。
高速高压宽温域动压密封动环端面微变形及其改善方法
针对高速高压高温/低温工况下动压密封变形问题,以动压密封的典型结构为研究对象,考虑动环的支撑和约束,建立热固耦合分析模型,研究热载荷、力载荷和约束对动环端面微变形的影响,并提出动环端面微变形改善方法。结果表明:多载荷共同作用时,温差对动环端面微变形影响最大,其次是转速和压力;在2种情况下,动环端面微变形受温度值的影响很小,主要与温差有关;相比低温,动环端面微变形更易受高温的影响,单位温差的变形变化量为3~4倍;动环形心距旋转中心越远,动环端面微变形受转速影响越大,且呈抛物线关系;动环端面微变形与压差呈线性关系。对高速高压宽温域的动压密封,控制动环端面微变形,首先,应降低动环的温差;其次,若转速够高,应适当增加动环厚度,通过扩大形心变化区域能增加86%的动环端面微变形范围,若转速不够高,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
基于小波包和Elman神经网络的液压泵故障诊断
针对液压泵出口故障检测信号信噪比低、难以进行故障特征提取的特点,及传统的BP网络进行故障诊断时网络学习具有收敛速度慢和学习、记忆不稳定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将小波包变换和改进Elman神经网络相结合,进行液压泵故障诊断的新方法.利用具有紧支结构的小波函数对信号进行分解,削减小波系数以滤除信号中的噪声;单支重构以有效提取各频带的故障特征,并以频带能量作为识别故障的特征向量;应用改进的Elman神经网络建立从特征向量到故障模式之间的映射,实现液压泵故障分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小波包和改进Elman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的实现液压泵故障的诊断.
电机泵阀作动系统的分级压力控制及效率分析
针对飞机作动系统中效率较低,发热严重的情况,分析了电机泵阀并联协调控制作动系统中系统压力与系统效率的关系,提出了采用分级压力节能控制,即对电机泵组和阀控单位设定不同的最高压力,并根据作动系统的要求来确定系统采用的控制单元; 用AMESim 软件进行仿真验证和分析. 结果显示,采用分级压力控制系统的发热量分别为单独高压阀控制和电机泵控发热量的27. 9%和34. 1%,明显地降低系统温升,减少了系统的发热损失,提高了系统的效率,从而增加了系统的寿命,保障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