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化锂溶液微小液滴绝热吸收水蒸气研究
基于动量守恒、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的基本理论提出绝热吸收器内溴化锂溶液微小液滴下降过程绝热吸收水蒸气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液滴直径时,溶液温度、溶液质量分数、传质系数和吸收率等随吸收器高度变化关系,该数学模型为喷淋绝热吸收器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自复叠热泵冷凝器设计
与传统单级压缩式热泵相比较,非共沸混合工质自复叠热泵具有工作温差大的优点,可以扩大单级热泵的工作温度范围,适合于中国北方比较寒冷地区以及需要高温热泵的情况。以自复叠热泵系统用套管式冷凝器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冷凝过程特性和结构尺寸。分析了混合制冷工质泡点温度和露点温度以及气液相平衡关系,计算了套管式冷凝器的冷凝负荷。根据混合工质和冷却水的换热系数,对套管式冷凝器进行了结构尺寸确定。
一种新型双温热源喷射制冷系统
提出一种新型双温热源喷射式制冷系统,该系统由第1喷射器和第2喷射器共同驱动,有效利用第2喷射器的增压作用提高第1喷射器引射蒸汽的压力,提高了系统总压比。与传统单喷射制冷系统相比,该系统在相同的冷凝温度下,蒸发器中能获得更低的制冷温度。建立了组成系统部件热力学数学模型,分析了中间压力、压比分配率、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和发生温度对该系统工作特性影响。研究表明:相同工况下,新系统的制冷温度比传统单喷射系统制冷温度可降低10~15℃。
一种最小外接圆圆度误差评价实现方法
针对圆度误差最小外接圆评价及实现方法,提出了一种最小外接圆圆心搜索方法,达到了快速、精确评价圆度误差的目的。阐述了最小外接圆法评价圆度误差的原理和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软件程序,实现了在直角坐标系下三坐标测量机对圆度误差的最小外接圆法评价。
基于FPGA的嵌入式PLC微处理器设计
目前利用FPGA设计高性能的嵌入式处理器已经成为SOC设计的重要部分,对一种基于FPGA芯片的嵌入式PLC处理器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并采用了基于VHDL语言的自顶向下的模块化设计方法,顶层设计使用原理图输入。最后用QuartusII进行仿真,给出了主要仿真结果。实验表明,该处理器能准确且快速的响应嵌入式PLC的逻辑指令,且较传统的PLC处理器更灵活,集成度更高。
气动扇形柔性关节多指灵巧仿人机械手
为了满足服务型机器人对人机交互动作柔软性、安全性的高要求,基于仿生学理论提出了一种气压驱动扇形柔性关节,并将其用于多指灵巧仿人机械手的构建。采用柔性关节驱动和刚性手部骨骼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兼顾手部刚度与柔性。通过关节角度的检测和供气压力的调节,实现手指关节弯曲角度和手指抓握力的连续控制。描述了扇形柔性关节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特点,以及手部整体结构的设计,并对机械手抓握动作和功能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柔性多指灵巧仿人机械手能够完成各种手势以及对球状、圆柱状和卡片状等物体的抓取。
液压混合动力汽车燃油经济性最优控制策略
以降低液压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油耗为目标,采用最优控制理论,建立了燃油经济性 Hamilton 目标函数。依据庞特里亚金极小值原理,通过求解 Hamilton函数得出了最优控制策略,基于 Matlab/Simulink 平台建立了整车仿真模型,对最优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并与规则控制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控制策略可使整车燃油经济性提高26.19%。
利用功率键合图和SMIULINK实现溢流阀的动态仿真
借助于功率键合图建立了溢流阀调压系统的动态模型(即非线性状态方程),给出了仿真模型,介绍了在Simulink环境下利用状态方程进行溢流阀动态特性仿真的方法,同时讨论了如何通过改变参数来确定影响溢流阀动态特性的主要因素。仿真结果表明溢流阀的阻尼小孔直径及主阀下腔连通容积的变化对先导式溢流阀动态性能的影响比较明显。
串联式电液复合制动系统及其液压力控制
设计了一种串联式电液复合制动系统结构,可以实现电子液压制动(EHB),并具有两种操作模式。基于逻辑门限控制,在AMESim平台上对系统液压控制机构进行了仿真,利用台架对所述策略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调节执行机构响应速度快,上升时间不超过180ms;精度高,最大误差不超过0.35MPa;跟随特性良好,波动小,均方根误差不超过0.20MPa。
虚拟装配技术在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设计中的应用
以UG软件作为设计平台,开发设计了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虚拟样机模型,对虚拟装配技术在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对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中几个关键零部件进行实体建模的基础上,完成了变速器系统的虚拟装配。通过对各装配体模型的干涉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虚拟装配为变速器设计的正确性提供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