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轮毂液驱车辆助力模式温度补偿控制策略

作者: 宋大凤 梁伟智 曾小华 李立鑫 杨丽丽 来源:中国公路学报 日期: 2025-01-18 人气:189
轮毂液驱车辆是在传统重型商用车基础上加装一套轮毂液压驱动系统,使其在低附着路面下具有较高的牵引性能。在轮毂液驱车辆助力模式下,针对液压系统油液温度升高引起的系统泄漏量增加、控制精度降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温度补偿控制策略。根据考虑系统损失的流量连续性原理和轮速跟随思想,提出了基于温度补偿的多因素泵排量控制策略,并通过MATLAB/Simulink和AMESim联合仿真平台对该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温度补偿策略补偿了系统的流量损失,满足了实际轮速跟随需求,提高了总牵引力。同时,通过HIL试验证明了温度补偿策略在实车上依然能达到仿真时的控制效果,对轮毂液驱车辆的实际开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液力变矩器特性参数的优化方法

作者: 何仁 商高高 来源:中国公路学报 日期: 2023-06-26 人气:185
液力变矩器特性参数的优化方法
从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出发 ,提出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合理匹配的评价指标 ,即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组合后功率损失率和发动机有效效率损失率。在两个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液力变矩器特性参数的优化方法 ,优化实例表明该优化方法正确、可行。

基于电液伺服控制的车辆主动悬架研究

作者: 赵丁选 史舒麟 杨彬 李元鹏 王大壮 来源:中国公路学报 日期: 2022-08-09 人气:147
基于电液伺服控制的车辆主动悬架研究
为研究主动悬架车辆行驶平顺性,在7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加入阀控非对称液压缸动力学模型并实现自适应控制,同时结合车辆主动悬架模块化控制思想和变论域模糊控制理论,以4个悬架作用点速度、加速度为输入,车身等效反作用力或力矩为输出,设计了变论域模块化模糊控制器。以B级模拟路面为输入,采用AMESim和MATLAB/Simulink软件对车辆行驶平顺性进行了联合仿真和分析,并以自制样车为对象进行了路面试验和台架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相比,主动悬架在降低车辆车身垂向加速度、俯仰角加速度、侧倾角加速度的均方根值方面效果明显,这些指标值在20 m·s-1车速下的仿真结果和台架试验结果分别降低了51.5%、47.2%、59.8%和36%、32.9%、33.4%;基于变论域模块化模糊控制器的主动悬架能显著减少车身振动,提高车辆的行驶平顺性...

基于增益模糊滑模变结构的线控液压转向控制

作者: 夏光 陈建杉 唐希雯 赵林峰 陈无畏 来源:中国公路学报 日期: 2021-12-06 人气:94
基于增益模糊滑模变结构的线控液压转向控制
在分析全液压转向结构与转向偏差机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线控液压转向系统以实现车辆转向同步,消除转向偏差;针对现有方法确定的期望转向曲线可跟踪性差而无法实现转向同步,提出一种基于转向效率的期望转向曲线及其可行域确定方法,以最大、最小转向效率对应转向曲线为期望转向曲线可行域的上、下边界,确保期望转向曲线的可跟踪性;针对系统扰动不确定性及油液泄漏非线性,基于组合趋近律滑模控制,并引入饱和函数代替符号函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控制系统的抖振;由于组合趋近律增益自适应性不足,导致车轮转角及角速度发生变化时,存在系统动态响应能力差的问题,通过分析车轮转角、角速度与趋近律增益的关系,制定了基于车轮转角及角速度的模糊规则表以自适应调整趋近律增益,实现增益模糊滑模控制,进一步提高油液补偿自适应能力和...

负载敏感液压系统压力冲击原因与抑制方法

作者: 顾海荣 张小环 徐信芯 PAN Min 朱文锋 来源:中国公路学报 日期: 2021-11-24 人气:57
负载敏感液压系统压力冲击原因与抑制方法
为了提高流量控制阀快速、频繁启闭的负载敏感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建立了负载敏感泵与流量控制阀之间管路内的流量方程和压力方程,分析了引起负载敏感液压系统压力冲击的原因和影响冲击压力峰值的因素,提出在负载敏感泵与流量控制阀之间设置防冲击回路,以抑制负载敏感液压系统的压力冲击。基于AMESim软件建立了负载敏感液压系统的仿真模型,对比研究了液压元件的性能参数、液压系统参数和操作参数等对负载敏感液压系统冲击压力峰值的影响,以及防冲击回路对于抑制负载敏感液压系统压力冲击的作用。研制了负载敏感液压系统试验台,对理论研究和仿真结果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负载敏感泵出口流量变化滞后于流量控制阀流量的变化,导致泵阀之间管路内的净流量增加,此为流量控制阀突然关闭时负载敏感泵与流量控制阀之间管路...

车辆液压驱动系统的控制原理及参数匹配

作者: 姚怀新 来源:中国公路学报 日期: 2019-11-11 人气:97
车辆液压驱动系统的控制原理及参数匹配
讨论了牵引车辆液压驱动系统中变量马达的几种自适应控制原理,提出了参数合理匹配的方法与原则,认为变量马采用HA、DA等控制并合理进行系统参数匹配是牵引车辆实现其综合性能指标的充要条件。

液压半主动悬架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

作者: 杨波涛 王庆丰 夏仲凯 来源:中国公路学报 日期: 2019-10-31 人气:177
液压半主动悬架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
提出了液压半主动悬架系统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策略,分析了系统模型及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并对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控制策略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控制效果.

静液压储能传动汽车动力源系统的匹配效率

作者: 李翔晟 常思勤 来源:中国公路学报 日期: 2019-09-18 人气:175
静液压储能传动汽车动力源系统的匹配效率
为了便于进行汽车动力源系统的参数选择和设计,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曲面拟合和二维插值的方法,通过模拟计算绘制了液压泵的特性等值曲线;综合发动机和液压泵的特性曲线,分剐对发动机与液压变量泵、定量泵进行了匹配效率分析;考虑蓄能器的效率,建立了发动机与液压泵、蓄能器的效率数学模型以及效率脉谱图,定义了系统效率概念并以此评价动力源系统的经济性,得出了发动机与变量泵、定量泵匹配的效率关系以及动力源系统的最佳工作范围。

液压挖掘机泵与发动机匹配研究

作者: 彭天好 杨华勇 来源:中国公路学报 日期: 2019-08-16 人气:205
液压挖掘机泵与发动机匹配研究
就液压挖掘机中常见的三档功率模式,详细地阐述了泵与发动机的匹配原理及其实现方法,分析了负荷传感系统的特点,阐明了负荷传感控制与泵、发动机匹配相矛盾的实质,提出了在保留泵与发动机匹配时应舍弃负荷传感控制的论点,对于泵与发动机匹配时的液压回路进行了较深的探讨,提出了由计算机依据泵与发动机匹配的原则,通过主阀自动调节和分配各执行器流量和功率的新的学术思想,推导了相关的公式.

液压互联悬架抗侧倾控制研究

作者: 吴晓建 周兵 文桂林 来源:中国公路学报 日期: 2019-02-27 人气:231
液压互联悬架抗侧倾控制研究
针对车辆减少能量消耗与提高抗侧倾能力需求,提出了一种主/被动可切换的液压互联悬架抗侧倾控制方法。基于9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考虑蓄能器、液压缸、液压泵三者之间耦合的体积-流量-压力特性,建立液压互联悬架主动控制时域模型;结合"车身侧倾角-车身侧倾角速度"相平面法及车辆侧向加速度,得到车辆侧倾稳定域,并提出液压互联悬架系统侧倾稳定性控制介入与退出判据;在此基础上,采用Backstepping非线性控制算法设计主动液压互联抗侧倾控制器。最后,分析并改进侧倾稳定性评价指标,通过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高速双移线、鱼钩试验等极端工况数值仿真,验证所提出的液压互联悬架主/被动切换控制系统能在减少能量消耗的情况下能否提高车辆抗侧翻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系统能有效提高车辆抗侧翻能力;当车辆侧倾状态超出...
    共2页/1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