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零件圆度误差测控系统的设计研究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液压控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文中以环形零件圆度误差测控为工程背景,运用电液位置伺服控制技术及基于LabVIEW的虚拟仪器技术进行圆度误差测控系统设计研究,通过实验结果来证明系统的可实现性,缩减实际物理仪器,实现软件代替仪器。
网络制造环境下的远程控制系统研究
为满足网络化制造企业对远程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管理的需求,提出了一种远程控制系统模型和结构,并详细地论述了其工作原理。比较了传输控制协议和用户数据报协议的特点,选择传输控制协议作为远程控制系统控制/反馈信息的网络传输协议。针对网络信息传输的不确定时变延时,采用现代鲁棒控制理论设计了H∞控制器来改善电液位置伺服远程控制系统的鲁棒跟踪性能。通过仿真表明,设计的H∞控制器不仅可以得到期望的稳定控制,还能降低时延对系统的影响。
全液压矫直机位置闭环和力闭环转换策略研究
基于AMEsim分别建立了全液压矫直机电液位置伺服控制模型和电液力伺服控制模型,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动态仿真研究,通过调整合适的PID参数,得到了位置阶跃响应曲线和力阶跃响应曲线,明确了二者控制的优缺点。并且进一步提出了全液压矫直机的双环限幅转换策略,通过限幅器的作用,当一个环处于工作状态的时候另一个环始终处于饱和状态,最终实现双环的平稳转换。通过仿真分析,该转换策略不管是位置闭环向力闭环转换还是力闭环向位置闭环转换都可以实现平稳转换。最后在实验室两缸同步实验台上用主从同步方式验证该转换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转换策略对现实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扩管轧制线顶杆位置补偿系统电液比例控制研究
针对浙江大学研制的扩管轧制顶杆位置补偿系统,简述了顶杆位置对轧制钢管质量的影响。基于模糊决策和电液伺服控制技术提出了顶杆位置智能补偿的方案,并对具体系统进行了建模和控制分析。仿真和实际生产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地实现顶杆位置的静态和动态补偿。
电液伺服比例阀控缸位置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由于液压元件本身所包含的非线性,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使得Simulink仿真效率往往不高。本文利用AMESim和Matlab/Simulink的各自优势建立了联合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更加准确的模拟了实际系统的工作状态。
电液位置伺服控制在TRT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介绍了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对TRT静叶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功能进行了详细阐述,在Ovation系统设计了一种分段折线算法取代传统伺服放大器来实现对静叶位置的控制。
环形零件圆度误差测控系统的设计研究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液压控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文中以环形零件圆度误差测控为工程背景,运用电液位置伺服控制技术及基于LabVIEW的虚拟仪器技术进行圆度误差测控系统设计研究,通过实验结果来证明系统的可实现性,缩减实际物理仪器,实现软件代替仪器。
电液伺服造波机模糊自适应PID前馈补偿控制研究
传统PID方法在实现电液伺服造波机位置跟踪控制时,存在精度低、适应性差等不足,无法满足造波机系统的设计需求。为改善系统控制性能,提出电液伺服造波机模糊自适应PID前馈补偿控制方法。首先建立造波机电液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并推导位置伺服控制系统中各环节的传递函数,然后设计了模糊自适应PID前馈补偿控制器,并运用MATLAB/Simulink实现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在造波机不同工况下,对比传统PID控制、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和模糊自适应PID前馈补偿控制3种控制策略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糊自适应PID前馈控制方法能有效提高造波机电液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和位置控制精度,并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
基于神经网络的电液位置伺服疲劳试验机控制系统研究
以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在传统PID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控制策略。利用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自学习的特点,实现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PID参数的自整定。搭建试验机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PID控制很好地解决了电液伺服控制系统中加载速度及稳定性等问题,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控制策略。
直驱泵控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模糊滑模控制仿真与实验研究
针对直驱泵控电液位置伺服系统采用普通滑模控制存在高频抖振现象以及跟踪控制性能欠佳的问题,在普通滑模控制的基础上引入模糊控制量来柔化控制信号,从而削弱滑模切换时产生的剧烈抖振,提高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控制精度和稳定性。设计了比例切换模糊滑模控制器,实现了利用模糊控制输出项柔化滑模切换控制。采用滑模控制和模糊滑模控制对单位阶跃响应和余弦跟踪特性进行了仿真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模糊滑模控制能显著提高直驱泵控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和稳态控制精度,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削弱普通滑模控制存在的高频抖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