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22/R23自动复叠制冷循环的特性研究
通过一个两级自动复叠制冷循环系统来研究R22/R23混合工质的循环特性,在一系列合理简化的基础上讨论了其组分的充注比例和循环比例的关系,分析了循环比例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循环系统中各点参数的计算结果和空间压焓图.
充冷过程中冷板内特性研究
针对机械冷板冷藏车冷板充冷时间长的问题,根据热量守恒原理建立了冷板内共晶冰冻结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影响冷板充冷过程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讨论,用准静态方法对蒸发盘管外共晶冰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盘管周围共晶冰厚度的增加,共晶冰冻结缓慢;降低蒸发温度,减少冷板外热负荷,可以明显减少共晶冰的冻结时间;冻结过程中,冷板内的逐时蓄冷量基本不变.
余热驱动吸附式冷管的循环特性研究
余热固体吸附式冷管采用沸石分子筛-水为工质对,由吸附器、冷凝器/蒸发器(合一)组成一个独立的制冷单元, 结构简单, 无节流装置和运动部件.沸石分子筛-水工质对被封闭在φ16的金属管内.根据需要可将其多元组合成功率较大的制冷/空调系统.由于冷管结构上的特点,其循环特性跟一般的基本型吸附式制冷循环有所不同.详细分析了这种循环的特性,并结合实验对吸附式冷管的性能进行了对比,为其制冷性能的提高和制冷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以水-溴化锂溶液为工质的制冷/制热潜能储存系统特性研究
详细介绍了以水-溴化锂为工作介质的制冷/制热潜能储存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循环流程及循环特点给出了循环热力计算数学模型,最后结合潜能储存循环计算结果对循环特性做出了详细分析. 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于较高储能密度下运行,且有较高性能系数,基于水在0 ℃以下结冰的现象,以水-溴化锂为工质的潜能储存系统比较适用于空调系统. 当有低温热源时,储存的潜能还可以被转换成热能,或潜能被转换成冷能的同时还可以产生热能,这是传统的蓄能技术所不具有的. 由于潜能储存系统工作循环的非连续性及采用溶晶装置及晶/液分离装置,溴化锂溶液的结晶问题可以被解决,故此循环的溶液浓度差大,蓄能密度高,是冰蓄能密度的3倍.
R32在风冷热泵机组上特性研究
本文通过分析R32制冷剂的特点,及在制冷空调行业应用的可行性基础上,设计了相关的实验验证R32制冷剂的性能、特性参数及极限工况的适应性,得到了相关的试验数据并进行了分析,且与R410A制冷系统进行对比,同时也与国内外理论分析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了R32直接替换R410A系统的可行性及注意问题,并为后续研究提供推荐方向。
连续变截面直立管气泡泵工作特性试验研究
搭建了变截面直立管气泡泵装置试验台,采用无量纲方法定义气泡泵效率,分析加热功率,沉浸比对变截面直立管气泡泵提升性能的影响,并与等量管径(d=10mm)直管形气泡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沉浸比下,随着加热功率增加液体提升率先增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小;同样气泡泵效率也呈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不同趋势在于气泡泵效率存在峰值,且峰值随沉浸比的减小逐渐向右移动,最大率值从0.49降低到0.16;而与等量管径直管气泡泵对比中,在沉浸比0.5加热功率P=350W时,变截面直立管气泡泵提升优势明显,效率高出等量管径直管气泡泵效率9.2%。本文研究成果为变截面提升管气泡泵的优化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拓宽了气泡泵的研究范围。
Mckibben气动人工肌肉特性研究
1引言 Mckibben气动人工肌肉是美国医生Mckibben于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一种气动人工肌肉[1、2],当时被用作能够辅助残疾手指运动的气动装置,以方便残疾人使用.它由一只可膨胀的橡胶管和由纤维构成的织物层外罩构成,外罩两端与橡胶管两端连在一起.当橡胶管受压膨胀时,外罩跟着膨胀,拉拽两端缩短人工肌肉,有点象人或动物的肌肉收缩一样.后来人们相继研制和开发的气动人工肌肉,如日本某公司生产的Rubbertuator,英国某公司生产的Air Muscle等都是以Mckibben肌肉为原型进行设计的,并被应用于工业领域,有时统称它们为Mckibben气动肌肉.
直动式补偿型比例溢流阀研究
该文针对直动式比例溢流阀不能用于高压大流量液压系统这种情况,设计了一种带补偿活塞的直动式比例溢流阀。补偿活塞能够补偿电磁铁指令力,消除作用在阀芯上的液压力、摩擦力和液动力过大而指令力过小的矛盾,从而实现较强的负反馈,提高控制精度,使直动式比例溢流阀不能用于大流量液压系统的问题在理论上得到解决。文章集中分析了该阀的工作原理,并建立其数学模型,分析其特性。结果表明该阀具有较好的特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基于磁流变液的小孔阻尼特性研究
建立了磁流变液小孔阻尼的理论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理论修正;进行了原理性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同时表明基于磁流变液的小孔阻尼可依据磁场大小适时改变。
振动能量液压转换器结构与特性研究
针对TBM掘进过程中主机剧烈振动问题和施工环境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液压系统的振动能量吸收转换装置。介绍了该转换装置的系统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采用AMESim软件建立该系统的仿真模型。基于仿真模型研究了工况参数和元件参数对振动能量液压转换装置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振动能量油液转换器能实现相应功能。同时,在该结构条件下,液压马达转速随着活塞频率先增加后减小;马达转速随活塞幅值增加而增加但小幅值影响不明显;马达转速上升时间随蓄能器容积增加而增加;单向阀弹簧刚度需进行合理设计,否则转换器不能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