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基于非光滑单元体结构的车身气动特性研究

作者: 高伟 程家旺 来源: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日期: 2024-03-19 人气:75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对光滑表面MIRA阶梯背模型进行了外流场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根据仿生非光滑表面减阻理论,确定了凹坑型非光滑单元体的布置位置及尺寸,并对凹坑型非光滑单元体结构因素对减阻特性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并基于正交实验设计对凹坑型单元体的结构因素进行优化,仿真表明最优结构组合的减阻率可达10.54%;最后从压差阻力、诱导阻力和摩擦阻力3个方面对凹坑型非光滑单元体最优结构组合改进前后的减阻机理进行了对比分析,显著提高了车身的减阻效果。

基于定常射流的有车轮方背Ahmed模型主动气动减阻

作者: 杨志刚 任静 夏超 李元枢 来源: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日期: 2022-04-11 人气:114
近年来,主动流动控制技术已用于汽车气动减阻研究,但较多针对无车轮的简化汽车模型开展且减阻量和净节率均有待提高。本研究针对原始及带有静止、旋转车轮的方背Ahmed汽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模型背部施加定常射流进行主动气动减阻规律的研究。首先,分析无射流工况下车轮对方背Ahmed汽车模型气动特性的影响;其次,重点探究有车轮工况下,射流槽布置形式、射流角度、动量系数等因素对气动阻力的影响规律。获得背部射流的最佳工况为采用连续且距边缘较近的射流槽,射流角度45°,动量系数3%,减阻量可达9.5%,对应净节率为12.7 W。

基于活塞形状的空气弹簧动特性分析与参数优化

作者: 李静 丁明慧 李立刚 陈立军 来源: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日期: 2020-10-27 人气:146
考虑活塞圆弧过渡,采用曲面积分按活塞设计形状分阶段推导空气弹簧动特性精确模型,分析了活塞主要设计参数对空气弹簧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试验设计(DOE)灵敏度分析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该建模方法能较准确地预测空气弹簧动特性,为汽车用空气弹簧刚度设计匹配提供了一种较为经济实用的预估方法;基于空气弹簧活塞结构参数优化可以使空气弹簧在正常工作压力、推荐工作高度范围内工作的同时兼顾车辆自身的舒适性和空气弹簧的综合使用性能,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基于LabVIEW软件的电动液压助力转向台架测控系统设计

作者: 解后循 高翔 夏长高 来源: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日期: 2019-12-13 人气:190
针对电动液压助力转向试验台架的功能要求,利用LabVIEW软件与通用数据采集卡设计了台架测控系统。该系统综合运用数据采集卡及串口数据通信功能,在对方向盘转角、转矩及液压缸压力数据采集的基础上,通过与电动液压泵控制器的数据通信实现了对电动液压泵转速、电流数据的接收及电机目标控制转速命令的发送,较好地模拟了电动液压变助力转向系统的工况。试验运行表明:系统能有效控制电动液压泵的运行及实现试验数据的采集,各项功能正常运行,达到了设计目标。

三轴车辆电控液压式全轮转向系统设计与控制

作者: 袁磊 刘西侠 刘维平 金毅 来源: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日期: 2019-12-12 人气:115
针对某型三轴车辆低速机动性不好、高速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对原车转向助力系统进行深入研究,设计了一套电控液压式全轮转向系统。针对全轮转向系统控制器设计难的问题,建立了车辆三自由度全轮转向数学模型,设计了全轮转向比例前馈和模糊控制反馈控制器。分别选取前轮转角为3°角阶跃输入,车速为20,80 km/h两种转向工况,对全轮转向车辆与原双前桥转向车辆进行对比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全轮转向控制器能够改善车辆各状态参数的响应特性,降低车辆侧滑几率,提高车辆低速机动性和高速操纵稳定性。

基于整车性能的液压减振器虚拟调校

作者: 郭孔辉 郭耀华 来源: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日期: 2019-12-12 人气:137
为使减振器对车辆具有最佳减振效果,利用Rebrouck建模方法,建立了反映液压减振器阀系特性的参数化动力学模型,并将该减振器动力学模型以S-Function的形式嵌入到CarsimTM的某E-Class整车模型中。以整车动力学性能为优化目标,使用NSGA-II多目标优化算法,在扫频工况下,对车辆前、后轴减振器的阻尼力特性进行了虚拟调校。计算结果表明,经调校以后的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使得整车的动力学性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液驱混合动力车辆优化结构的脉动特性

作者: 陈延礼 刘顺安 尚涛 来源: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日期: 2019-12-12 人气:60
根据蓄能器优化条件阐述了液驱混合动力车辆的优化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建立了液压变压器瞬时流量的数学模型,用频率法进行了并联、串联式蓄能器的理论分析。当配流盘控制角不同时,对液压变压器各个腰型槽口的瞬时流量以及蓄能器的流量响应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无论配流盘控制角是否为零,串联式蓄能器的脉动衰减作用优于并联式蓄能器。

新型振动能量主缸助力式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研究

作者: 李滟泽 丁志华 来源:机械设计与制造 日期: 2019-12-11 人气:211
介绍了一种新型振动能量回收式液压减振系统,研究了一种振动能量主缸助力式汽车液压制动系统,油液在储液罐、减振器、蓄能器和制动液压元件之间循环流动。所述的振动能量助力式汽车液压制动系统能回收部分汽车的振动能量转化为液压能用于汽车助力制动,减小制动踏板力,降低驾驶疲劳度,缩短制动滞后时间,提高汽车制动安全性能。所述振动能量回收式液压减振系统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CN102152778A),振动能量助力式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申报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 2011 2 0101080.1)。
  • 共12页/9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