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插电式行星齿轮混合动力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
以提高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续航里程和燃油经济性为目的,提出了一种可实现多种动力模式的新型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并制定了与工作模式相适应的控制策略。以某国产SUV车型为基础,应用ADVISOR软件搭建整车仿真模型,并对车辆的控制策略进行了二次开发,在CYC-NEDC行驶工况下进行了纯电驱动模式和混合动力模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混合动力SUV纯电动续航里程较单电机增加了16.7%;混合动力模式下车辆能量消耗减少了22.8%,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双排并联PGM单电机混合动力变速器构型研究
基于杠杆法对双排并联行星齿轮机构(Planetary gear mechanism,PGM)构件进行节点匹配,获得PGM连接方案;对单电机变速器(Single motor transmission,SMT)的发动机、电机及接合元件布置进行分析,获得接合元件数少、发动机及电机驱动模式挡位数多的布置方案。根据现有双排并联PGM变速器传动比范围对PGM连接方案进行筛选,得到17种满足传动比要求的SMT构型。任选一种SMT构型,将其拓扑化后进行工作模式及功率流向分析,得出其能实现发动机驱动、电机驱动、混合驱动、行车发电、制动发电及停车发电等6种工作模式,且各工作模式无循环功率。
浅谈液压挖掘机的节能技术及发展趋势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液压挖掘机的节能方法,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今后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节能技术的方案。
基于动调陀螺的多位置捷联寻北仪研制
为了提高大型光电跟踪设备和惯性导航设备自主定向的性能,根据动调陀螺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多位置捷联寻北仪。针对多位置捷联寻北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改进的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对正弦曲线进行参数估计,解算出北向方位角。寻北仪主要由精密位置转台及转位控制系统、惯性测量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及其它配套部件组成。综合考虑寻北时间和寻北精度两个技术指标,进行了时间模式和精度模式的研究和实验。在时间模式下,当寻北精度为35.4″时,寻北时间仅为4.5 min;在精度模式下,当寻北时间为9 min时,寻北精度可达到23.9″。这两项指标均高于国内同类产品。
一种高精度测温装置的设计
设计了一种基于铂热电阻的高精度测温装置,该装置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热电阻传感器检测目标的温度信息,利用软件编程完成温度信息的计算处理及系统功能实现,并通过LED显示相应测量数据。该装置具有温度数据显示、工作模式选择、无线通信等功能。
原子力显微镜
1986年,为了观察绝缘材料表面的原子图像,IBM的G.Binning和斯坦福大学的C.F.Quate、C.Gerber合作,发明了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Microscope: AFM)。当时,AFM的横向分辨率达到2nm,纵向分辨率达到0.01nm,放大倍数高达100万倍以上,而且AFM对工作环境和样品制备的要求比电镜的低得多,因此立即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最早的AFM主要是作为观察样品表面形貌的显微镜使用的。由于表面的高低起伏状态能够准确地以数值的形式获取,AFM也作为检查表面粗糙度和测量仪器来使用。目前,通过控制并检测针尖-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原子力显微镜已经发展成为扫描力显微镜家族,不仅可以以高分辨率表征样品表面形貌,而且可以分析研究与作用力相对应的各种表面性质。另外,利用探针尖锐的针尖,可以操纵原子和进行纳米加工,因此,AFM与STM一起在纳米科学与技术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基于AT89C51的电源切换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介绍了基于AT89C51的电源切换控制器的设计方案,从硬件结构,软件编制和抗干扰措施三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试验和实际运行表明,该电源切换控制器性能优,价格低,可靠性高。
地外采样装置电子束焊接密封方案探讨
针对现有的地外采样裝置高可靠密封术的优劣,结合空间电子束焊接技术已取得的成就,提出了人机配合、人员自主以及设备自动三种采样装置焊接工作模式,分析了每种模式实现的难易程度和适应性要求,并结合多日目标、多任务的发展趋势,对后期的空间电子束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及其应用前景
磁流变液及其装置由于可控性响应快能量集中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结构简单可低噪声运行使得特别适合减振系统尤其在半主动控制系统中.文章首先介绍了磁流变液的组成、特性和机理然后描述了它在诸方面的应用在文章的结束处展望了磁流变液的发展前景.
串联式液压混合动力车辆能量管理策略的设计与分析
以重型串联式液压混合动力汽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并对整车设计了4种工作模式。搭建了其Matlab/Simulink整车仿真模型,对液压混合动力车辆总需求功率、发动机功率、液压系统回收功率、蓄能器流量、 SOC ( State of Charge)等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比了传统汽车和液压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扭矩工作点。仿真结果表明:液压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和液压系统提供的功率可以满足总需求功率要求,其燃油经济性显著提高, SOC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发动机工作平稳,所设计的能量管理策略可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