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角尺的测量及不确定度评定
介绍了方形角尺垂直度误差的测量方法、测量中的关键问题以及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Multi N/C 2100S总有机碳分析仪校准方法的建立
以德国Analytikjena公司Multi n/C 2100S分析仪为例,研究建立了合理可行的总有机碳分析仪校准方法。在总有机碳分析仪检定规程JJG 821—2005的基础上,增加零点漂移、直线性、标准曲线线性和检出限4项特性指标,改变了准确性特性的判定方法。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和稳定性,建议校准周期不超过2年。
新型N形密封圈的设计及结构优化
根据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原理以及弹簧的螺旋式结构,自主设计新型N形密封圈,通过ANSYS Workbench建立活塞杆、N形橡胶圈、沟槽的二维轴对称模型;利用正交试验法,以凹槽深度A(1,2,3,4 mm)、凹槽倒角B(0,0.1,0.3,0.5 mm)、凹槽间距C(0.6,0.8,1.0,1.2 mm)、预压缩量D(0.1,0.3,0.5,0.7 mm)为因素(水平),选择L 16(45)正交试验表,通过模拟,判断N形密封圈凹槽的最优几何参数,分析N形圈在静压密封状态下的密封性能,并与矩形圈和O形圈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压缩量0.7 mm(10%),凹槽深度3 mm,凹槽间距1.0mm,凹槽倒角0.3 mm为N形密封圈凹槽处最优几何参数;在介质压力低于7 MPa的情况下,新型N形密封圈比矩形圈和O形圈具有更小的Von-Mises应力和剪切应力,且在保证密封的前提下,接触压力较小,说明在静密封中,新型N形密封圈密封性能良好,使用寿命更长。研究结果对实际静密封工况下的...
陶瓷片密封水嘴产品质量分析
优质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优秀产品设计也会更受到消费者的关注。除了产品质量,产品设计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陶瓷密封水嘴是水阀的流行名称,用于控制水流开关的大小,具有节水效果。近年来,陶瓷密封水嘴的金属污染物沉淀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进一步提高水嘴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主体意识,有效促进卫浴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对陶瓷片密封水嘴产品质量分析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铜合金陶瓷片密封水嘴电镀装饰铬六价铬析出量分析
为了了解电镀装饰铬和铜合金陶瓷片密封水嘴六价铬析出量间的关系,本文根据相关要求对密封水嘴的原材料展开研究分析,同时对电镀前后的六价铬析展开测定,并将测定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发现,铜合金当中的铬含量相对较低,且电镀装饰铬对六价铬的析出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能够有效提高六价铬析出量,期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2500 kJ液压打桩锤砧铁及替打结构冲击性能研究
基于瞬时冲击数值模拟分析,对2500 kJ液压打桩锤用砧铁及砧铁-替打组合结构进行深入数值仿真分析,针对所给出的8种砧铁和替打结构几何构型方案,从加工材料质量、能量传递效率、应力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确定了砧铁及砧铁-替打组合结构的最优几何构型和材料要求。文中所建议的砧铁及砧铁-替打组合结构可满足最大冲击能2500 kJ作业时结构安全系数不小于2.5的要求;同时,冲击能量传递效率大于80%。
某型号液压打桩机环形阀组回油流场理论计算与仿真分析
液压打桩机是利用液压油压力来传递动力,驱动打桩锤进行打桩作业的装置,在海洋工程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为获得某型号液压打桩机环形阀组回油流场特性,对其进行了理论计算与仿真分析。首先通过数学模型从理论上计算出回油流道的压力损失;然后利用Fluent仿真软件得到了回油流道在不同阀口开度下的压力云图以及速度云图;最后在不同阀口开度下将理论计算与仿真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仿真模拟结果趋势相同,并且流体在阀芯表
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焊接方法评价
针对常见的多种焊接方法,运用熵权算法和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进行焊接方法评价,以焊接的焊缝质量、生产成本、资源消耗、生产率及环境影响为准则进行熵权综合评价,确定合适的焊接方法。其中,环境影响准则中温室气体排放分析采用生命周期分析法,考虑焊丝从原材料获取、制造和使用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实例表明,与传统评价方法相比,该方法将环境影响作为一个重要的准则参与焊接方法的评价,确保了选择评价方法的全面性与环保性。
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在离心叶轮固液两相流浓度分析中的应用
介绍了利用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分析离心泵叶轮中固液两相流浓度分布高速摄影照片的具体技术问题。
液压驱动单元负载模拟测试平台仿真与实验研究
针对足式机器人关节的液压驱动单元,为测试液压驱动单元在复杂多变的载荷谱作用下的响应性能,以实现负载模拟器的精确加载和优良控制,建立阀控对称缸液压驱动单元性能测试平台.介绍足式机器人位置-力双通道液压驱动单元负载模拟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影响负载模拟力的因素,采用机理建模方法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基于AMESim和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负载模拟系统联合仿真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测试系统数学模型、联合仿真模型进行分析和实验验证,进一步研究液压驱动单元控制策略在实际工况运行中的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