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一任职能力需要的《液压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一、引言
《液压技术》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员的主干专业课程,是陕西省精品建设课程,不仅理论性强,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功率武器装备不断涌现,为保卫我国国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新型武器系统大量使用了液压系统,因此要想正确使用和维护液压系统,就需要学员扎实掌握液压技术知识。
军队院校毕业学员到部队后能否满足第一任职能力需要极为重要,对于机械工程专业的学员来说,需要在院校培训学习时学会正确使用和维护液压装备。传统《液压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即为“授受式”,教员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而轻实践,学员缺少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理论与装备实际存在严重代沟,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学员综合能力无法得到有力的提升。面临这种教学现状,改革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1.课程标准制订。经过对近年来毕业学员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发现机械类专业学员大部分从事着与液压系统操作、维护、故障诊断与处理相关的岗位,大部分学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但严重缺乏实践与创新能力,尤其体现在装备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面。因此,以满足第一任职能力需要为依据,以必须、实用、够用为原则,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1)基本要求:熟练掌握装备液压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具备液压管路搭接、调试、使用维护等基本实践操作能力。(2)高层次要求:设计具备特定功能的液压基本回路,探索积累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的经验。这一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液压技术》课程标准制定的指导思想,即“理实一体化”,它是由教员经多次部队、工厂调研所得,教学任务明确,为教学组织提供了依据,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前提,充分满足了岗位需求。
2.教材和教学内容优化。传统《液压技术》教材主要从“液压油和液压流体力学”、“液压元件”、“液压基本回路”三条主线进行编排,内容及知识点相对成熟。然而,这个类型的教材作为军校重要的岗位任职先修课程教材略显不足,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通用化,缺少装备特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液压系统使用维护的实例两个方面。而实验教材多采用实验仪器设备上所配备的说明指导书,实验目标与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因此,针对装备液压系统特点,教学团队重新编写了《装备液压技术》教材,在传统液压技术教材的每一章节知识点中,渗透装备特色的液压技术,如装备吊装液压系统;在每一个液压元件基本理论内容的最后,梳理列举了装备液压系统中这一元件的使用维护与故障诊断内容,扩充了部队实践的实例,从而使学员明确各个知识点,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实验指导书则以“培养学员岗位任职能力”为目标,涵盖液压回路搭建、简单回路的设计与调试、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方面。除此之外,教学团队将与课程密切相关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充分发挥“教学科研互动,科研促进教学”的积极效应。不断更新开发新型的教学项目,使教学内容始终紧跟部队装备技术快速更新发展的步伐,最终以多种形式的电教教材呈现,为课程模式改革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2019-03-11油液污染度图像处理系统
- 2018-12-12船舶液压设备故障的成因分析和诊断
- 2018-10-08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 2019-03-19安全型液力偶合器在桥式转载机上的应用研究
- 2019-02-28一种新型先导调压阀的设计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