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机产品加速贮存寿命试验研究思路探讨
加速贮存试验工作已开展了几十年。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元器件、原材料的加速贮存寿命试验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及应用信息,对电容器、二极管、微电路、运算放大器、印制电路板、半导体器件、晶体管等元器件的加速试验给出了激活能,但对于整机的加速贮存寿命试验情况却很少报道。许多人认为整机包含着多种元器件和材料,导致组件贮存失效的因素或机理比较复杂,无法满足加速寿命试验的单失效机理要求,如果任选一种加速应力去做试验,其结果难以反映实际情况。因此,影响了加速试验在整机的研究与应用。
俄罗斯(前苏联)在“加速贮存试验”和“加速运输试验”等技术的应用方面取得了卓著成效,是目前整机产品加速贮存寿命试验技术最成熟的国家。他们可以对设备、分系统和系统进行加速贮存寿命试验,保证导弹在10年的贮存期内,无需维修而能满足规定的开箱合格率和发射成功率要求,使导弹这样的复杂系统实现了“单元弹药”或一般机电产品所具有的非常高的贮存可靠性指标。
本文结合国内外的一些文献,探讨开展整机产品加速贮存寿命试验的3种思路。
1 转化法
对于整机产品,要建立起产品在高应力下与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失效率之间的关系模型很困难,也很难确定不改变设备的失效机理的应力条件。而元器件和零部件级的失效模式比整机少,特别是元器件,因其失效模式和机理一般是单一的,所以要确定能有效地加速失效而又不大改变失效机理的应力就容易得多。目前国内外成功的例子主要集中在元器件方面,有许多可借鉴的资源。
根据木桶原理,任何一种产品的寿命都取决于该产品中易失效件的寿命,无论产品的其他关键件、重要件或性能设计怎样优越,一旦影响产品性能的任何一个零部件或元器件发生失效,该产品的寿命即告终结,因此产品贮存寿命取决于它的薄弱环节中易失效件的可靠贮存寿命。那么,找出薄弱环节后,整机产品的加速贮存寿命试验就转化为零部件或元器件的加速贮存寿命试验。
转化法最关键的是对产品薄弱环节的分析。有关资料表明,目前确定产品长期贮存可靠性薄弱环节的方法通常有以下5种:相似产品法、使用信息中统计分析法、排列图法、故障树分析法和故障模式影响及其危害性分析(FMECA)法。
1.1 相似产品法
对新研制的电容器件,若有贮存历史的相似产品时,可用分析对比的方法确定易失效件,寻找薄弱环节,分析失效原因。
1.2 使用信息中统计分析法
产品薄弱环节的确定可以从使用信息中统计分析整机产品加速贮存寿命试验研究思路探讨得出失效模式比率的数据,找出相对失效频数最大的失效模式,即找到了薄弱环节。
相关文章
- 2024-08-21曲面曲率精简算法研究
- 2024-10-15分析弹性支承输流管道的失稳临界流速
- 2024-01-02提高工程力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究
- 2024-05-27车辆动态称重技术现状及典型动态称重方法的探讨
- 2022-06-24基于PCIE/104总线的高速数据接口设计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