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制冷循环的理论研究
对斯特林循环进行了分析,并同压缩式制冷循环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工作介质为双相双组分的新型制冷循环,并将其应用于普冷.新型循环的提出为制冷行业开创了新思路.
化学吸附式制冷新技术
由于吸附式制冷充分利用低品位热能和没有环境破环性,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化学吸附的机理和目前的研究状况,对化学吸附式制冷的一些新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于四热源循环的一个理论问题
按热力学理论,四热源循环不如相应的三热源循环,而用后者取代前者,将可获得更优的循环效果。
CO2跨临界双级压缩带膨胀机制冷循环研究
摘要针对CO2制冷能效低的特点,本文建立了双级压缩带膨胀机CO2跨临界制冷循环热力学模型,在考虑实际循环中不可逆损失因素影响在基础上,对循环进行了性能系数、热力学完善度和单位制冷量炯损失等指标进行了分析计算,并与双级压缩节流膨胀CO2跨临界制冷回热循环和R22简单制冷循环进行了比较。
用于空调工况的双级压缩循环的分析计算
通过计算分析,指出了在风冷空调工况下,使用螺杆压缩机'准两级压缩'循环不仅是为制取低温,还可以节能.
吸附制冷中回质过程的新模型及循环性能的研究
吸附式制冷在余热回收方面具有很好的前景,设计了用于大客车发动机余热回收的吸附式制冷系统,进行了分布参数的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吸附床设计是比较合理的.同时建立了一种新的回质计算模型,提出了新的回质操作方法.模拟计算显示,回质是改善吸附循环性能的重要手段,回质过程提高了循环SCP和COP达一倍以上.回质过程非常迅速,5s即已完成,可以有效地缩短循环时间,提高循环性能.
吸附式制冷中回质过程的作用
引入回质循环,设计了一套使用活性炭-氨为工质对,用发动机余热驱动的吸附式汽车空调.建立了回质循环的计算模型,对样机的回质过程及其对吸附式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并与基本循环、回热循环进行了对比,同时引入了回质系数表征回质完善度.结果表明,回质过程大幅度提高了循环制冷量,但在某些工况下,也有可能降低系统的性能系数;金属及流体热容变化对回质过程的作用不明显;回质对性能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工质对的吸附特性.在不同的回质系数下,回质循环的性能变化遵循基本一致的规律.回质过程对于循环性能系数的影响没有对循环制冷量的影响大.
利用循环水泵变频控制实现冷库制冷节能
冷库循环水泵系统利用变频调速。不但可以提高制冷机组的运行效率,优化系统的运行环境、运行质量,而且能够获得优良的节能效果,减少设备的维修,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节能控制方式。该研究项目既能满足教学需要,又能应用于冷库企业的生产中。
两级复合吸收式制冷循环研究
对以氨/水及水/溴化锂为工质的两级复合吸收式制冷循环进行计算分析后发现,该循环不仅提高了循环的COP值,而且也增大了制冷温度范围.但是只有在冷却水入口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循环才能获得较大的制冷温度范围.同时,循环随着冷却水入口温度的提高,最低制冷温度也随之上升.由于受到溴化锂溶液结晶和腐蚀问题的限制,Ⅱ级发生温度不能过高,放气范围不能过大,否则会影响该循环的实际应用.
太阳能水蒸气引射冷却的CO_2低温制冷循环
为需要较低温度的用冷空间提供冷源,设计由太阳能集热循环,水蒸气喷射制冷循环,CO2低温制冷循环组成的太阳能辅助热源水蒸气喷射引射冷却的CO2低温制冷的组合循环,通过热力计算得出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太阳能辐射强度的增大,集热器面积的增大,组合循环的性能提高。蒸发温度每升高1℃,组合循环的性能系数增大4.3%,太阳能辐射强度每增加1W/m2,组合循环的性能系数增大2.8%,太阳能集热器面积每增加1m2,组合循环的性能系数增大约6%。发生器内水蒸气温度对组合循环的性能影响不大,太阳能辐射强度、集热器面积以及喷射器引射率对组合循环的影响较大。组合循环节省运行费用,节约能源,有很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