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重构设计的测控站监控系统研究与实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空间探索的步伐越来越大。空间任务的需求,推动地面测控系统的更新和发展。
主要体现在:测控站的建设周期越来越短;测控设备更新、改造和添加变得更频繁,测控站的控制容量和链路随着需求不断的扩大。完善高效的地面测控系统的监控系统,可以提高测控站的工作效率,提高业务系统设备的利用率,缩短测控业务的准备时间,准确、高效地完成卫星业务测控的各项工作任务,对于提高对卫星的控制精度,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测控站监控系统在测控系统中的主要任务是:
地面测控设备的监视
地面测控设备的控制和设置
地面测控设备间的联合控制
测控设备间的联合监控对于设备调试、系统联调、校准等情况特别有用。测控设备之间只有测控数据的交换,但对于操作参数和操作进程缺少相互协调和配合的途径。而监控系统在业务操作之外,对所有的设备都可以进行控制和监视。在这些关键阶段,监控系统处于“领导地位”,是各种操作任务的发起和组织者,也是任务进程的监视和控制者。
现有的集中式监控系统,在硬件结构上多采用数据采集卡的模式,系统扩展比较困难,单一插卡难以适应多种多样的设备接口,而且存在数据采集的瓶颈。在软件结构上,通常着眼于当时地面系统的组成,监控画面和操作比较固定,一旦更换了其他型号的设备,或者设备接口发生了变化,需要修改源代码才能适应,维护起来很不方便,也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我们研究并开发了基于可重构体系结构设计的新型监控系统。
集中式监控系统
现有的监控系统通常是和地面设备一起构建,一般采用集中式体系结构,即由工业控制计算机加上多路数据采集接口卡构成,协同专用监控程序一起组成监控系统(见图1)。
图1 集中式监控系统的组成结构
在集中式体系的监控系统中,所有测控设备的监控信息都通过一块或者多块多路数据采集卡,收集数据到处理计算机,然后由数据处理计算机根据设备的类型进行数据处理,并将结果送监控程序显示或者提交用户处理。
采用集中式的监控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所有数据采集和处理全部由数据处理计算机处理,对计算机的处理能力特别是数据采集能力要求很高。如果数据处理量很大或者数据的实时性要求很高时,会造成计算机负荷超载而出现死机现象,这正是现有集中式监控系统存在的最大问题。
由于集中式监控系统大都是专用系统,数据采集和软件处理在一起,系统一旦建成,控制设备容量和模式都基本确定,体系结构封闭,不易扩展。
相关文章
- 2024-05-22运用传播时间法的时差式超声流量计设计
- 2024-06-05符合新标准的医疗设备泄漏电流测试技术研究
- 2022-05-09负荷预估信号在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2022-06-22基于智能天线技术的TD-SCDMA系统应用研究
- 2023-01-12基于DSP和CPLD的电机智能保护装置的设计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