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曼光谱仪的两种共焦显微术的对比
1 共焦显微术概述
共焦显微术已在拉曼光谱分析中广泛应用。它不但可以观测样品同一层面(平面)内不同微区的拉曼光谱信号,还能分别观测样品内深度不同的各个层面的拉曼信号,从而在不损伤样品的情况下达到进行“光学切片”的效果。共焦显微拉曼谱,在表面物理、电化学、半导体、纳米结构、薄膜材料等诸多研究领域都已成为重要的一种观测手段;对于生物样品的观测,矿物或宝石内包裹体的无损检测,刑侦物证的分析,以及古代文物特别是书法绘画和某些器物涂覆层的分层鉴定研究,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两种共焦方法
共焦显微术,通过其特殊的手段收集被测样品的有限微区内的信息。它将被测点(微区)以外(横向位置不同或轴向深度不同)的邻近区域即“非共焦区域”的信号予以滤除。在现阶段,共焦技术主要有两种类型:真共焦和简单共焦(也称赝共焦)。
2.1 真共焦显微镜
原理如图1所示,由图可见只有位于照射点处(图1中“多层样品”的中间层面上)的信号, 经由显微镜之后,能够完全通过“共焦针孔”。偏离光轴的任何邻近区域的信号都会被针孔阻挡(图1 中未画);即使在光轴上,在样品不同深度处(偏离照射点)的信号也因散焦而绝大部分通不过针孔(图 1 画出了这种情况)。这时, 位于取样点(即照射点)的“像斑”处的针孔起了空间滤波的作用;通过调节针孔孔径,可以控制及精确地界定被探测区域的轴向位置和横向尺寸。
还需指出,真共焦对于照明激发光源的处理也是很讲究的。先将激光束经透镜会聚至一个针孔(光源针孔),成为典型的“点光源”。这个点光源发出的光束在显微光轴的侧面,经由分束板至显微光轴,再通过显微物镜会聚在样品的上述照射点处。这些,图 1中略去未画。这样处理之后,光源在照射点形成的光斑尺寸可以很小,以致接近于衍射极限。
光斑直径 d ≈ 1.22λ/ NA
式中:λ为激光波长;NA 为显微镜物镜的数值孔径。
通常以光斑直径 d 来表示共焦Raman 光谱仪的横向空间分辨率。例如, 用514nm激光, 100X显微镜物镜(数值孔径为0.9) 时,横向空间分辨率
d≈1.22x0.514/0.9μm≈0.57μm
这个光源针孔,还可以滤除激光器的等离子线和其他杂散干扰光。
由上述全部装置形成的光学系统,其“光源针孔”、“共焦针孔”相对于样品的照射点是共轭的,三者都在显微光学系统的“焦点”上,所以称“共焦”。
很容易理解,这样做会带来一系列好处:对样品扫描观测时 ,横向和轴向的空间分辨率都会大为提高;周围区域或环境产生的荧光背景和杂散干扰信号都被大为抑制; 最主要的是,可以无损进行分层扫描,达到“光学切片”效果,对样品进行三维的逐点、逐行、逐层的微区分析。
相关文章
- 2023-04-27平展流冷态湍流场的PIV测量
- 2022-06-06基于单片机和TEA5767HN的FM收音机系统的设计
- 2023-12-26VPN在PDM中的应用
- 2023-01-18基于全站仪测距的超声波液位计检校方法的提出和研究
- 2024-04-07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呼气丙酮分析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