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式空调器翅片管式冷凝器的管路布置研究
在外形尺寸不变的前提下,就某窗式空调器的冷凝器发卡管的布置方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调整过热气体管路、气液两相管路和过冷管路的数目,增强冷凝器的换热能力,降低冷凝压力,实现空调性能的优化。根据试验测得的冷凝器换热管温度,分析造成3种管路布置方式测点温度变化的原因。
应用于展示柜的CO2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循环的分析
近年来,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温室效应等环保问题日益突出,CO2作为理想的制冷剂开始重新得到重视。本文介绍理论的跨临界CO2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对实验室现有CO2跨临界制冷系统进行一系列研究,并与常用制冷剂的循环进行对比,认为CO2制冷循环取代传统制冷循环应用于展示柜可大大提高制冷效率。
卧式陈列柜风幕的数值模拟
本文以卧式陈列柜为研究对象,在一些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卧式陈列柜风幕及柜内空气流动和换热的二维数学模型;并运用SIMPLER算法编写程序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过程中重点考虑了风幕送风速度和环境空气温度对风幕性能的影响.
毛细管内制冷剂气液两相流动研究现状与发展
本文就目前制冷剂在毛细管中流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进行了分析,对制冷剂在毛细管中的流动过程进行了论述,阐述了目前的研究状况.对管内流动的特性、管内摩擦系数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叙述.
冷水机组干式蒸发器中制冷剂沸腾换热与节能途径分析
本文对冷水机组干式蒸发器中制冷剂沸腾换热过程的流动方程、基本参数进行分析,提出了冷水机组干式蒸发器管内制冷剂强化沸腾换热的措施以及节能的途径.
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火用分析
新型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特点是能够运用中低温热源,热源的可利用温差大,制冷系数较高。本文利用Yong效率法对新型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进行了分析,得出新型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Yong效率比两效吸收式循环高,可达0.292。同时得出系统各个部件的Yong损失,分析吸收式制冷系统在能量的转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为混合吸收循环系统的优化提供了前提。
风机筒罩形式和送风方式对冷凝器风量及换热影响的试验研究
试验分析风机筒罩形式和送风方式对冷凝器风量及换热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具有圆弧角(15°)拉拔的风筒罩能够有效减少空气的涡流损失,其风量较直角拉拔的风筒高4%;吸风形式的冷凝器较吹风形式的风量高1.2%,换热量高8%。
紧凑型变焦距数码镜头设计
设计了一款2.4倍变焦距的紧凑型数码镜头,焦距的变化范围是3~7.2mm,视场的变化范围是62°~30°。该镜头是个3组结构,第1组是个固定组,2,3组是变倍组,共有4个透镜。该镜头组是一个典型的负正正(NPP)结构,第1组是一个负透镜,第2组是一个正透镜组,第3组是一个正透镜。其中,第2组包含两个透镜,这样有利于色差的控制。镜头中所有透镜的材料均为塑料材料。调制传递函数被用来评价变焦距系统的成像质量。变焦镜头的调制传递函数值在空间频率142lp/mm,0.7视场处,均大于0.3。该镜头的总长度为10.7mm。该镜头的像质可以很好地满足消费性电子产品的要求。
一种逐级标定相机参数的方法
现有标定方法得到的相机参数与真实物理意义并不能精确对应,因为物理参数不能作为独立的未知数出现在方程中而是耦合在一起。当需要独立使用某参数时,必须分解投影矩阵,造成很大误差。为此提出了一种逐级标定相机各参数的方法。鉴于位姿对等效焦距敏感,基于位姿估计的变化量来标定等效焦距,然后采用平面单应提供的约束方程求解主点,用正交迭代算法来估计外参,最后计算畸变系数。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正确和高精度。避免了参数之间的耦合,各参数与其物理意义相符,可独立使用。
CCD相机调制传递函数的测试分析
调制传递函数(MTF)是评价CCD相机成像系统质量的重要参数,它能真实地反映相机拍摄时的空间频率与图像对比度的关系。CCD相机的MTF测试中最关键的是靶标的选择,它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测量精度和操作过程的复杂程度。理想的靶标函数是正弦函数,但制作光出射度随正弦波规律变化的分辨率板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利用明暗相间、相互平行的黑白条纹分辨率板来代替正弦波分辨率板,提出了测量MTF的方法。重点对CCD相机在奈奎斯特频率处的MTF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